文和友|企示录丨文和友:定格人间烟火,用“快功”打造新消费“慢活”( 二 )


“我们是第一个 , 自己也顶了很大的压力 。 ”长沙文和友跨越7
层楼高 , 5000平方米的面积和300米长的复原街道 , 做出了冯彬等人心里80年代老长沙市井社区的模样 。 “因为当年的购物中心 , 特别是一楼 , 都是洋品牌的天下 , 我们要是做不好 , 对我们国内的品牌来说还是挺丢脸的 。 ”

我们更想表达的是整个城市的市井文化 , 以及人文‘温度’ , 我最喜欢的词是温度 , 我想要做一个有温度的地方 。 ”在长沙文和友 , 你可以看到一座城市最初的韵味 , 感受到安抚人心的烟火气 , 这里每年接待超过1000万人次 , 冯彬认为“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作品” 。
回首发展历程 , 从摆摊创业到超级商业综合体 , 文和友的进化之“快”离不开新旧更迭的变化 , 这也许是新消费品牌的魅力所在 。
慢: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保留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打造一个城市文和友 , 从纯粹的经济效益上来说 , 是比不上小业态的 。 ”冯彬解释 , 抛开经济收益 , 这是一件有情怀的事情 , “文和友走到今天 , 不仅仅是对文化的发掘和保留 , 还包括产品的打磨和品牌的推陈出新 , 品供的严格要求 , 服务的追求 , 以及供应链的完善等 。 ”
几位创始人对老长沙的概念严之又苛:“
每个楼层都要极致还原年代感 , 同时避免设计化的痕迹 , 所有的细节要经得起考验 。 ”冯彬力求自然而真实的还原 , “比如说 , 阳台外晒的衣服 , 老电视机放的一些片子 , 收音机里面播的一些的新闻 , 墙上的挂历、钟等等 。 ”在打造文和友上 , 耗时耗力 , 这是“慢”的地方之一 。
“这里我顺带也跟全国模仿我们的品牌说一句:别模仿我们 , 这个事情不好搞 , 我们自己搞得都很困难 。 ”
冯彬一句话逗乐了台下的观众 。
其次 ,
邀请一些以美食为主的匠人品牌入驻也不是一件易事 。 “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标准 , 被邀请的品牌需要存在比较长的时间 , 同时也没有被商业化、连锁化 。 ”冯彬说 , “实际上这里面是有悖论的 。 一个生意好产品优秀的品牌没有商业化 , 一定是里面有一些原因的 , 所以要取得这些人的信任 , 让他们入驻是特别不容易的 。 ”
现场 , 冯彬
举了个例子 , 曾经在邀请一个广州的小摊子入驻时 , 广州店的店长每天下了班之后开车去对方家里打扫卫生 , 持续了6年时间:“要感动这些老手艺人是非常不容易的 , 这也是我们‘慢’的地方 。 ”
最后 , 冯彬谈到了
最开始的话题 , 冬天没有虾 。 “这是我们创业之初碰到最大的问题 , 小龙虾是一个季节性食材 , 但是作为文和友的招牌、门面 , 对我们来说它不是一个选择 , 是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情 。 ”冯彬等人通过调研 , 建立了文和友自己的养殖基地 , 如今有十几万亩的养殖面积 。
“这个示范基地是室内的 , 可以一年四季产
小龙虾 , 已经完成了从育苗到水质的改善、饲料、成品龙虾的供应 , 我们希望到明年可以供应除了我们自己之外其他的同行企业 。 ”冯彬表示 , 他们的目标是做大家放心的、卫生的、安全的 , 价格相对来说波动不大的小龙虾 , “养殖基地是可以参观的 ,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 , 一定会对我们的食品安全更有信心 。 ”
无论是新消费的“快功”还是“慢活” ,
也许老街终将拆毁 , 记忆终会消散 , 但是冯彬希望 , 这座城市的温情永远定格并封存其中 。
【文和友|企示录丨文和友:定格人间烟火,用“快功”打造新消费“慢活”】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