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被父母“帮助”的小学生,离诺贝尔奖有多近?( 五 )


文章图片
只差摊牌这几个字了:
学术 被父母“帮助”的小学生,离诺贝尔奖有多近?
文章图片
其实很多人并不介意行业大牛们提携帮助子女,只要不太过分,大家都可以接受 。
社会还是讲道理的 。
除此之外,大家还介意的是,一些竞赛得主保送名校后跳到社会科学专业,不再做那些复杂的实验 。
比如做过水稻矮缩病毒研究的高中生进了北大,转头去读城市管理专业,当然我们不能随意揣测别人的意图 。
与之对比,
很多学者还本着“笨拙的纯真”在做研究:“硕士生在实验室过柱子熬到凌晨三点攒数据;博士生肝论文通宵第二天组会被老板骂哭”……
只因他们相信“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
然而摆在面前的困难实在太多了,以致于经常有人发问,我们普通人还有努力奋斗的意义吗?
我不知道答案为何,但这个问题也让我明白了其他的一些事 。
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里的主旨或许从没有变化过 。
1995年在上海拥有独栋别墅,父亲职业是工程师的孩子,如今也很可能是一个精英了 。
学术 被父母“帮助”的小学生,离诺贝尔奖有多近?
文章图片
如此家庭才是“大手牵小手”,几代人的努力不断堆积,而令平凡的我们难以望其项背 。
在大道理谁都明白,也没什么必要多说的情况下,最后,还是拿来之前黄国平博士论文里的“感谢”的部分来宽慰一下自己吧 。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苦,才将这份博士论文送到你面前 。”
“这一路,新年很简单、把书念下去,再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
学术 被父母“帮助”的小学生,离诺贝尔奖有多近?
文章图片
起码要相信“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这句话能在自己身上实现,才对得起不断激情后退的发际线 。
其实,也只好如此 。
-END-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
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性瘾者”
学术 被父母“帮助”的小学生,离诺贝尔奖有多近?
文章图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