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被父母“帮助”的小学生,离诺贝尔奖有多近?

01.
这几天,我才知道大手拉小手这个词有了新解 。
本来这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主题曲里的歌词,“大手牵小手,走路不怕滑”,意思是在父亲的带领下,孩子健康地成长 。
学术 被父母“帮助”的小学生,离诺贝尔奖有多近?
文章图片
但现在一个新闻让这个词变了味 。
2015年,刘同学13岁,发明了“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获得了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
因为这个奖,他作为科技特长生,进入了当地重点中学——合肥一六八中学读书 。
但该发明被发现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院长的一项科研成果高度相似 。
学术 被父母“帮助”的小学生,离诺贝尔奖有多近?
文章图片
院长刘建国正是他的父亲 。
无独有偶 。
2018年,刘同学再次发明了“酒驾安全激光快速筛查系统”,申请了专利 。
但这个发明也被发现与其父另一个国家专利高度相似 。
学术 被父母“帮助”的小学生,离诺贝尔奖有多近?
文章图片
两个国家专利里很多内容是研究生都没法做成的,怎么到了孩子身上就变得轻而易举呢?
不过,孩子自己觉得没有问题 。
孩子的老师也觉得没问题,说这是“大手拉小手”,父亲带着孩子能更好地在科研道路上扬帆起航 。
后来刘院长也回应了,说儿子是凭借高考成绩考进大学的“强基计划”的 。
我相信孩子可以考个高分,但这也无法影响一个事实,那就是父亲在孩子打造的超级简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以致于如今“大手拉小手”成了公器私用的代名词 。
能力之外的资本为零的励志故事,显然并没有发生在神童身上 。
02.
现实一直很直白 。
如果细数新闻案例,你就会发现,直接把国家级专利成果送去中小学参赛的事真不少 。
段同学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获奖成果横跨物理学、计算机存算一体和人工智能 。
乍一看要奔着图灵奖去了 。
学术 被父母“帮助”的小学生,离诺贝尔奖有多近?
文章图片
靠着科创奖项,他还成为感动重庆的十大人物之一 。
学术 被父母“帮助”的小学生,离诺贝尔奖有多近?
文章图片
但后来人们发现他的研究成果与其父亲——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段书凯的专利高度相似 。
陈同学凭借结直肠癌基因敲除研究获得创新大赛三等奖,乍一看要奔着发表高水平SCI文章去了 。
学术 被父母“帮助”的小学生,离诺贝尔奖有多近?
文章图片
但他第一天去实验室做的事情是上网搜了搜什么叫基因,第二天也在思考什么是基因 。
后来人们发现他的研究成果更可能来自于父母的论文,而他的父母都是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 。
学术 被父母“帮助”的小学生,离诺贝尔奖有多近?
文章图片
还有更为简单粗暴的 。
两名李同学,亲姐妹,打造了一个“喝茶抗癌”的项目,怒夺创新大赛三等奖,项目需要她们进行动物抓取、称重、小鼠药物注射、肿瘤测量等操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