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抑郁中的年轻人:我们如何冲出阴霾( 二 )
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14病区主任刘竞说 , 除了生物学因素 , 抑郁症也与年轻人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 青少年时期 , 学习压力与原生家庭、父母养育模式、亲子关系对孩子会产生很大影响 , 当父母将自己的期待和控制有意或无意地施加在孩子身上时 , 容易使孩子处于低自尊、不稳定的自我评价之中 , 产生焦虑、抑郁、内疚、自责、匮乏感 。
对于身处职场的年轻人 , 工作压力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 “很多人的工作都具有高强度、高负荷特征 , 像IT行业程序员‘搬砖’的压力很大 。 ”刘竞说 , 曾有个来访者告诉她 , 自己每天早上9点上班 , 有时候晚上开会到后半夜 , 第二天依旧要9点工作 。 “个人时间都被工作淹没了 。 当周围人都比你优秀或拼命 , 你又会想是不是要去追赶 。 ”
除此之外 , 与父母的沟通、恋爱亲密关系、人际交往等问题也在无形之中给年轻人套上心理枷锁 , 难以自我消化 。
“人类本应该是human being(存在的人) , 但我们很多时候把自己变成了human doing(做事的人) 。 ”刘竞发现 , 在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今社会 , 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不再只是“存在”的状态 , 而需要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别人的认可 , 于是不断push自己“再努力一些 , 再好一些” , 但是总是感觉还不够好 。 他们在内心可能无法真正享受生活 , 而是反复琢磨如何能获取别人和社会的认可 , 证明自己是有价值、有能力的 。
996、在大城市工作漂泊、买房、结婚生子……王鹏飞认为 , 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任何一个社会环境因素 , 都可能成为诱发疾病的“导火索” , 尤其是当个体对某个方面尤为敏感 , 且这种压力或应激又持续存在时 。 “因此 , 客观并理性地看待差距、应对挫折和压力 , 学点心理健康知识 , 学会寻求支持和帮助 , 是非常重要的保护性因素 。 ”
年轻人怎样面对抑郁
就职于私企的90后女孩安安 , 抑郁症病史已有10年 。 长时间与疾病共处 , 让抑郁症成为安安生活中的重要主题 。 在公众社交平台上 , 安安不介意把自己的病情和感受与生活的琐碎夹在一起分享出去:“生病后发现 , 抑郁症很多时候都是憋出来的 , 就是因为遮遮掩掩 , 情绪才会在一个人心里面发酵 。 实际上 , 我非常渴望被理解 。 ”对于安安来说 , 抑郁症就像是手里拿着小教鞭的教练 , 督促她思考最近有没有善待自己 。
面对疾病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课题 , 大家都在黑暗中努力自救 , 寻找与抑郁症相处的模式 。 在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 , 高中女孩钟华将自己的抑郁症变成社会实践课题 , 寻找各种方式认识、学习这一疾病 。 而对作家蔓玫而言 , 她和抑郁症的相处更接近于“共生” , 并从抑郁的情绪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 曾经历过两次抑郁的青年摄影师张楠 , 邀请很多抑郁症患者参与拍摄 , 彼此凝视 , 相互治愈 , 并通过展览的形式 , 让抑郁症女性群体为更多人了解认识 。
本文图片
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海报
总导演史慧感慨:“这一人群真的走到镜头前讲述自己的状况 , 非常不容易 , 更何况当下社会对抑郁症的认识不够 。 ”曾执导过纪录片《高考》的史岩 , 是《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的总制片人 。 他觉得 , 纪录片并非硬科普 , 或许无法直接给出现实问题的答案 , 但希望通过抑郁症人群的经历和所感所想 , 引发更多人的关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楚门|如何科学识破生活中的谎言?
- 异性|想让异性喜欢你,用不着花钱,学会心理学中的三个效应就可以
- 赵雅芝|“白月光”赵雅芝:一代人心中的“白娘子”,你不知道的秘密
- 如何科学识破生活中的谎言?
- 冉莹颖 “二胎后,女儿得了抑郁症”
- 躯体化 13岁少女无故背痛,竟是躯体化抑郁?
- |女子露水情缘后意外怀孕,男友坦言不敢确定:一次就中的概率太低
- 情感勒索 如果男友有这6个特征中的一个或几个,那你很可能遭遇了情感勒索
- 家族荣耀|《家族荣耀》中的马展鸿,说出一个值得思考的爱情观
- 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好了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