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 还在被牵着鼻子走吗?别让媒体操纵你的想法( 三 )


但人们就是会被周遭环境所影响,进而做出反应,这也是事实 。
在这个人们全天24小时被不同消息轰炸的世界里,我们能做的只有尽量保持独立理性的思考 。
自杀 还在被牵着鼻子走吗?别让媒体操纵你的想法
文章图片
你有因为代言人而买过东西吗?
如果说上文当中的媒体感染还是无意为之,之所以在人们身上作用明显,也只因为这是人类的共性 。
毕竟,世界上第一位有著作传世的社会心理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有了这样的判断,人们很容易被影响,我们总会以为自己会在观点输出者中选择那个更正确、更严谨的人去相信,而该人的外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
自杀 还在被牵着鼻子走吗?别让媒体操纵你的想法
文章图片
事实恰好相反,观点输出者的通身特征几乎可以被认定为他们所拥有的最有效的说服手段,当这个人看起来正直、诚实,甚至只是英俊、漂亮,人们便会倾向于去相信TA 。
如今的媒体可以将任何信息包装成更加美好、更容易被接受的样子,并注重信息表现得重点,然后将这些重点明显的信息或温柔或猛烈地倾倒给信息受众,就能来改变人们对某件事的印象和看法,
这一行为可以被应用在传播的方方面面,最普遍的就是广告 。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谈,媒体通过有设计的情绪感染可以把广告做到什么程度 。
首先,借助大众媒体来进行产品的推销和包装是绝对有效的,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公司花大价钱投放广告 。现在的孩子幼年时几乎都有电视机的陪伴,也有不止一个妈妈对我说她的孩子在没有刻意教过的情况下,学会了广告里面的音乐曲调 。
自杀 还在被牵着鼻子走吗?别让媒体操纵你的想法
文章图片
广告对学龄前儿童的作用非常明显,他们会向父母索要广告当中出现的食物或是玩具,并坚定地认为该产品与广告中一模一样 。但只要等到他们长到十几岁,就会和成年人一样质疑甚至认定广告当中的内容并不真实 。
我们常常认为,只要对广告保持怀疑态度,自己就不会受到影响 。
但这一结论其实是错误的,我们以为自己在选择产品上保持着客观的态度,仍会不自觉被广告代跑 。
例如,当一款药物或是化妆品在广告当中,标榜该产品中添加了“特殊”成分,并使用一些话术吸引顾客时,就会得到更好的营销效果,例如“经由多种经医学检测的有效成分按照特殊配方精心调制而成” 。
这样的话术明显到有点卑鄙,但大量的消费者却会将怀疑放在一边,去相信这份“未知”,选择购买这个富有“噱头”的品牌旗下的产品 。
除了选择广告话术更高明的产品之外,消费者也会倾向于选择更加熟悉的产品 。
回忆一下,当你前往某个货架购买一样商品,是否会直奔自己用过、看朋友用过的几个牌子而去?
当消费者发现自己熟悉或喜欢的人在使用并推荐某样产品时,便会倾向于去购买 。
这一点在当前的广告圈子里被用的风生水起,每推出一样产品时,先推出该产品的宣传大使已是惯例 。
假如说,在粉丝经济出现之前,明星的代言还只是处在扩大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吸引购买的阶段,那么当粉丝经济出现后,媒体已经开始明晃晃地煽动粉丝的购买情绪了 。
毕竟明星带货叠加了形象好、被喜欢、吸引力强、知名度高等多重“媒体感染”buff,品牌方怎么放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