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祝融的传说反映了什么,火神祝融传说( 四 )


火神祝融的传说,带有神话色彩,但它反映了人类同火灾作斗争的一种希冀 , 寄希望于火神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幸福,驱除邪恶,消灾免祸 。然而,要真正预防火灾,避免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 祭神求佛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依靠科学,依靠人类的智慧才能战胜火灾
重喾封功食邑于新郑一带 。《左传》昭公十七年说:“郑,祝融之墟也 。”春秋时的郑国,是祝融族原来居住过的地方,即今河南新郑县一带 。《国语?周语上》说:“有夏之兴也 , 融降于崇山 。”崇山即嵩山 。可见,在夏族开始兴盛的阶段,祝融族有一部分还在嵩山一带居住 。嵩山与新郑同为郑国疆域,基本上属于一个地区 。
罗泌《路史》卷八说:“〔祝诵氏〕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 。”
祝融因功状昭显,食邑于新郑,故乾隆四十一年本《新郑县志》特为祝融作《封建表》
另外 , 三国时南蛮王孟获之妻亦叫祝融 , 史称祝融夫人,相传是火神祝融之后裔 。
《山海经?海内经》一书中关于他的出生作了以下叙述:“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 , 节并生戏器 , 戏器生祝融” 。由此可见,祝融系炎帝的第五代玄玄孙 。另据《海内经》中又称: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 。《大荒西经》则补叙为:“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 。这样一说祝融又成了黄帝之后了 。不过,上古时期黄帝、炎帝本是同根同族 , 所以传说中的祝融时而是炎帝之孙 , 时而又是黄帝的后代也就不奇怪了 。那么,祝融又是一副什么模样呢?《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说:“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可见他并非“完人”,郭亚注释“火神也”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曰:“火正曰祝融”,火正,就是掌管火的官员,神话中的火神祝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步演化成了司火的官职 。《汉书?五行志上》一书说:“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正因为祝融是火神 , 他的威力也被应用到两军对垒的战争中去了 。《墨子?非攻下》记载如下:“(成汤伐夏),天命融(祝融)?。ń担┗鸶衫逑某侵校鞅敝?。”降火助战,这可能是首次把火战使用于战争中的吧 。祝融有一弟叫吴回 , 又称回禄,也是官司“火正” 。只是名声没有祝融大,人们把火灾称为“祝融之患”不是没有依据的 。于是,就有了用祝融代替火灾一词的来历 。
【道场】
自燧人氏发明的转木取火 , 但有了火种不会保留和使用,后由祝融发明了使用火和留火种的方法后,黄帝封了他为主管火的正火官 。后因祝融对南方的情况比较熟悉,又派了他来到衡山附近做司徒 , 死后葬于衡山,故南岳衡山就是祝融的道场 。现衡山的最高峰叫祝融峰,山顶还有一座祝融殿 。
【祝融峰】
“南岳四绝”之祝融峰之高 。祝融峰挺拔突起,高出芙蓉、紫盖、天柱、祥光、烟霞、轸宿诸峰之上,据新编《南岳志》载:祝融峰,海拔1289.8米,位于北纬27度18分6,东经112度41分05,是南岳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和主峰 。它是根据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传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人类发明钻木取火后却不会保存火种和不会用火,祝融氏由于跟火亲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 。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 。因为他熟悉南方的情况,黄帝又封他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 。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 。为了纪念他对人们的重大贡献,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 。在古语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让他永远光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