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怎么养一天不死,梭子蟹怎么养不会死( 四 )


三、苗种放养
1、蟹苗规格与质量
人工蟹苗选择蜕壳1天~2天后的Ⅱ期~Ⅲ期稚蟹(背甲长1.0厘米左右) 。要求规格整齐,个体健壮,活力强、无病害、躯体附肢完整 。
2、蟹苗运输
宜采用水运法:规格0.8米×0.4米的塑料袋 , 盛水10千克,内放经海水浸泡并消毒洗净的稻草或蓬松的海草作隐蔽物 , 以防止稚蟹抱团而受损伤 , 每袋放稚蟹50克~100克,充满氧气后扎紧袋口 , 要求尽量在10小时以内运到养殖塘 。
3、中间培育与放苗密度
Ⅱ期~Ⅲ期稚蟹宜经过中间培育,待长至甲宽为3厘米~4厘米(100只~200只/千克)的扣蟹时再放入养成池进行养成 。
中间培育采用1亩~3亩大小的中间培育池,也可在大塘中间用网布围一小块水域进行中间培育,要求池底能排干池水,便于收获 。也需要设置隐蔽物或适当铺沙并培育好水色 。
中间培育密度为15只/平方米~20只/平方米,保持池水位70厘米~80厘米,透明度约30厘米,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日换水量20%~30% 。饵料以贝肉或小鱼虾为主 , 搅碎后投喂 , 日投喂2次~4次 , 投喂量按蟹体重100%~200% , 以2小时内吃完为好 。同时根据蟹体的蜕壳、气候、摄食情况等因素作适当调整 。经10天~15天培育 , 甲壳宽达到3厘米~4厘米时 , 便可放入养成池养成 。
放养密度要根据苗体大小、放苗时间、池塘规模、隐蔽物多少、饵料情况及池塘水质等条件进行合理安排 。一般放养经中间培育后的扣蟹时,放养密度以2000只/亩~2500只/亩为宜;如果直接对Ⅱ期~Ⅲ期稚蟹进行养成,则放养密度宜为4000只/亩~6000只/亩 。
四、养成管理
1、饲料投喂
 ?。?) 饲料种类
以低值贝类最佳,其次为低值鲜杂鱼虾 。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以弥补天然饵料的不足,要求配合饲料中粗蛋白含量35%以上,质量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要求 。
在投喂鲜活饵料前,应将壳厚的贝类捣碎,大的鱼、虾切碎 。注意鲜活饵料应清洗干净 。在投喂非贝类饵料时,有条件的应在饵料中添加贝壳粉 , 防止梭子蟹生长缓慢或脱壳困难 。
三疣梭子蟹交配后,要投喂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优质饵料(如沙蚕等),以促进雌蟹的性腺发育 。
 ?。?)投饲数量
投喂量参考值如下:
蟹体重量(克) 投饵量按体重计算(%)
0.8以下 100
10-3050~30
50 12~8
100以上 8~5
要根据水温、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生理状况、病害情况等因素适当调整日投饵量 。
 ?。?)日投喂次数
一般日投喂2次 , 傍晚投喂一天总量的70%,清晨投喂一天总量的30% 。
 ?。?)投喂方法
宜遍池均匀地投喂,以减少梭子蟹聚集机会,减少互相残杀 。并使正处于脱壳期的梭子蟹能就地取食,每塘设置3个~5个饵料台 , 用以检查摄食情况和残饵量 。
2、水质管理
 ?。?)水质要求
――水温生长水温范围12℃~32℃
最适水温范围20℃~27℃
停食水温 8℃
休眠水温6℃
冻死水温2℃
――盐度生长盐度范围20‰~30‰
最适盐度范围10‰~34‰
――PH7.8~8.5
――水色茶褐色或黄绿色
――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
――溶解氧≥4.0毫克/升
――氨氮≤0.5毫克/升
――硫化氢≤0.1毫克/升
 ?。?)水质调控
蟹苗刚放养时,池水深度为40厘米~60厘米,放苗后每2天~3天加水一次 , 每天加水10厘米左右 。待池水加到1.5米后,需要根据水质、水色情况进行换水,结合施用肥料、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 , 维持三疣梭子蟹所需水质要求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