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简述对工匠精神的理解100字( 三 )


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 , 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

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简述对工匠精神的理解100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如何看待工匠精神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 , 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在新的时代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须深入把握其基本内涵、当代价值与培育途径 。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
其一,敬业 。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 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早在春秋时期 , 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执事敬”,是指行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事思敬”,是指临事要专心致志不懈?。弧靶藜阂跃础? ,是指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 。宋代大思想家朱熹将敬业解释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
其二,精益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 。所谓精益求精 , 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 。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 , 必作于细” 。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靠的就是制表匠们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的精益精神 。
其三,专注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 。德国除了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奔驰、宝马、奥迪、西门子等知名品牌之外 , 还有数以千计普通消费者没有听说过的中小企业,它们大部分“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 , 在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 。其实,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 。古代工匠大多穷其一生只专注于做一件事,或几件内容相近的事情 。《庄子》中记载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记》中记载的奇巧人王叔远等大抵如此 。
其四,创新 。“工匠精神”强调执着、坚持、专注甚至是陶醉、痴迷,但绝不等同于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其中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 。这意味着,工匠必须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精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活力 。事实上,古往今来 , 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王传福、从事高铁研制生产的铁路工人和从事特高压、智能电网研究运行的电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创新重新影响了世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