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和善良的区别,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1、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慈悲是对众生的态度;善良是对自己的要求 。
慈悲
慈悲,佛教术语,为慈与悲二者的合称,为佛教基本教义之一,也是四无量心的基础 。大乘佛教中 , 佛、菩萨以追求慈悲及智慧为最高目标 。
慈悲 。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慈悲的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与悲伤 。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 。亦谓给诸有情快乐与快乐之因 , 并将彼等从苦难与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
善良
善良,心地纯洁,纯真温厚 , 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 。指和善而不怀恶意的人
善良,(人人)向上提升为善;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为良 。合起来,善良的意思是,人人具备的、向上提升的本质本性 。
人在自我向上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中 , 必定利于他人、利于众生而被众口所赞颂 , 立成品;此同时,其若自愿舍去其品积累所得(功、名、利、禄等)的回报、反馈社会,即积累成德 。此品德,是人遵循自己本心本性中善的方向与良的能力,而得的综合体现 。
如果,具有善之心而缺乏良之行,即为伪善;具有良之判断而不行善之方向,是为假善以莠,不足取 。
【慈悲和善良的区别,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慈悲和善良的区别,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慈悲与善良有什么不同善良的心有分别,因为善良的心有感情在里面 。慈悲是没有任何本别心的大爱,对待一切的众生,无论他们犯了什么错,都愿意无条件的帮助他们 。
底限不同,举个例子,慈悲会用大爱原谅侵略者,善良不会原谅,最多不进行报复
慈悲和善良的区别,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慈和善 2字的区别慈是慈悲、仁慈,表现的是一种心态;善是善心,善良,表现出的是一种行动.慈善一词旨在拿出实际行动来表现那种仁慈,善良的同情心
慈悲和善良的区别,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慈悲和善良的区别南怀瑾你好!对这两个词语的解释如下:
慈悲 , 是慈与悲的合称 , 是一种高级善、德行的表现 。「慈」是给予快乐 , 愿给一切众生安乐;「悲」是拔除痛苦 , 愿拔一切众生痛苦 。合起来就是,帮助解救他人的苦难 , 多为他人设想 , 常替他人处理问题,给他人带来利益与幸福 。慈悲是大乘菩萨的普遍精神,也是圆成佛道的必备条件 。但是慈悲必须以理智为前提 , 否则便是缺乏原则的乡愿之仁,真正的慈悲,会包容他人,不会因循偏私 。
慈悲和善良的区别在于「慈悲是选择,善良是本能」 。慈悲也是属于善良心理的一部分 。善良心理的范围很广 , 比如说不贪、不嗔、布施都是善良,慈悲是作为善良的一种表现,善的一种行为 。但是慈悲更具有高度 , 它是智者、圣人、菩萨的一种生命的情怀 。慈悲是没有条件的奉献,不计回馈的付出、怨亲平等的照顾 。也就是说,善良是所有共同人都具有的话,慈悲是只有智者、圣人、菩萨才具有的一种特殊品质,但是它来自于每个人都有的善良,通过理智的规范,通过坚定的修炼,最后达到的一种格局、一种高度 。
慈悲不仅是利他的善行,更是一种使人格得到提升的自利行为 。当我们对他人心怀慈悲时,内心是调柔而开放的 。这种调柔能使我们感到安宁与祥和,而这种开放则能使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慈悲就会成为主动自觉的行为 。因为我们在付出的同时就在收获,这种收获不在于他人的回报,而是自身心理的改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