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药师谈健康 45岁后要注意:血脂升高往往悄无声息,却会逐渐损害心血管健康( 二 )


  • 长期吸烟 , 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 。
  • 血脂异常虽然悄无声息 , 却会损害血管健康
    在血脂代谢出现紊乱 , 血脂指标出现异常时 , 通常并不会有什么明确的症状和感觉 , 有些朋友说的脂肪粒 , 睑黄瘤等高血脂“征兆” , 往往是家族性高血脂人群容易出现的情况 , 而更多人则往往从外表上看不出血脂是否正常 , 有很多人并不肥胖 , 也同样可能存在血脂升高异常的问题 , 因此 , 对于保护心血管健康来说 , 血脂异常也是一种静悄悄的疾病 , 但正是这种毫无感觉的慢病问题 , 却正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速器” , 带来了更大的心脑血管风险 。


    血脂是血浆中各类脂质的总称 , 也是输送生命和细胞代谢必需脂质营养的重要成分 , 但如果血脂的各项指标出现异常 , 对于血管健康就会造成不良影响 。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 , 会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 , 血管内皮细胞因炎性反应受损 , 而血液中过多的脂质会通过受损的血管内皮沉积到血管内皮下方 , 这些脂质被巨噬细胞吞噬氧化 , 形成被氧化的脂质泡沫 , 最终逐渐融合 , 形成血管内皮下方的脂质核心 , 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问题 , 因此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 , 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 。


    而甘油三酯的升高 , 同样也会影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代谢 , 同时还会导致血液的黏稠度增加 , 血流速度变慢 , 加大脂质形成堆积的风险 , 而富含甘油三酯的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也会直接被氧化 , 在动脉血管壁下方形成沉积;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转运多余胆固醇回到肝脏分解的“好胆固醇” , 如果这个指标偏低 , 其转运能力受到影响 , 同样也是一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 。
    各项血脂指标的异常 , 都会影响我们的血管健康 , 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加速 , 同时进一步加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 , 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中 , 血脂异常 , 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 也是首要的风险评估因素之一 , 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


    综上所述 , 对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朋友来说 , 定期的检查自身的血脂水平 , 了解自身的血脂异常情况 , 并结合其他因素做好心血管风险评估 , 积极调理相关风险因素 , 全面降低心血管风险 , 是保证身体健康 , 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方面 。
    出现血脂异常 , 应该如何调理控制?
    对于出现血脂异常的问题 , 我们应该如何调理控制呢?又是不是一定要吃药控制呢?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 , 对于一些轻度的血脂异常问题 , 比如单纯轻度甘油三酯升高(1.7mmol/L~2.3mmol/L)的情况 , 就可以考虑先不必服用药物 , 而是通过清淡饮食 , 加强运动等方式来加强血脂异常的管理和调控 , 而这样的一些健康生活方式的长期保持 , 也是辅助调控血脂 , 加强心血管疾病风险预防的重要方式 , 值得我们一直坚持 。


    而对于通过生活调理干预 , 血脂指标无法有效控制到达标范围的朋友来说 , 则应该考虑合理选择药物来进行控制 , 有的朋友问 , 一定要吃他汀药吗?对于这个问题 , 同样不可一概而论 , 如果是甘油三酯升高为主 , 同时还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情况的(这两种情况占我国血脂异常人群的多数) , 就不一定要吃主要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他汀 , 可选择烟酸衍生物类的药物 , 如益平-阿昔莫司等 , 这类药物降甘油三酯效果好 , 还有一定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辅助降低脂蛋白a 等多方面的综合调脂作用 , 适合以甘油三酯升高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患者单独使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