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翻天和同学们 曾被欧美垄断30年,我国普及率仅是德国1%,今这一设备终于国产化


肖翻天和同学们 曾被欧美垄断30年,我国普及率仅是德国1%,今这一设备终于国产化
文章图片
肖翻天和同学们 曾被欧美垄断30年,我国普及率仅是德国1%,今这一设备终于国产化
文章图片
肖翻天和同学们 曾被欧美垄断30年,我国普及率仅是德国1%,今这一设备终于国产化
文章图片
肖翻天和同学们 曾被欧美垄断30年,我国普及率仅是德国1%,今这一设备终于国产化
文章图片
肖翻天和同学们 曾被欧美垄断30年,我国普及率仅是德国1%,今这一设备终于国产化

最近欧洲又爆发了第4波疫情 , 但是很多国家却没有做出全城戒备的态势 ,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疫苗接种率相对较高 , 而另一方面就是很多欧盟国家拥有比较充足的“救命神器” 。 而这种“救命神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对我国而言是稀缺品 。
新冠病毒带来的轻症并不可怕 , 可怕的是重症 , 一方面对医疗卫生体系有很大的冲击 , 另一方面治疗费用更是高居不下 , 原因就是要用到这一“救命神器”设备 , 那就是ECMO , 学名体外膜肺氧合 , 俗称人工肺 。
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 , 大量患者心肺功能出现障碍 , ECMO在治疗当中发挥巨大作用 , 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 因此如今已经是欧美各大医院的标配 。
ECMO是拯救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强力武器 , 它的主要原理是把静脉血引出体外 , 让血液与氧气充分氧合之后 , 再泵回体内 , 以代替心肺功能 , 在病人危重症的时候可以极大程度上帮助病人度过最危险的时期 。
早在1953年人类第1个人工肺就诞生了 , 从上个世纪70年代ECMO就在欧美多个医院进行了临床应用 ,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 , ECMO算是真正的被认可及医疗价值 , 并且开始向几乎所有的医院进行推广 。
在2021年以前 , 我国的ECMO设备主要来自于国外进口 , 一台设备的单价在100万元到350万元不等 , 这个价格并不比很多从日本进口的医疗设备高 , 那么用上两周就会让病人花上20万元呢?
原因就是 , 机器运作需要的相应耗材也属于国外垄断技术 , 其中固体中空纤维膜在全球只有一家厂商生产 , 价格极高 , 而ECMO的另一项尖端技术就是离心泵 , 这也是阻碍我国国产化的一个“硬骨头” 。
所以 , 在我国三四线城市 , 以及中小规模的医院 , 这一设备的普及率并不高 , 毕竟能用得起的人真的不多 。
而我国现ECMO设备保有量仅仅500台左右 , 目前有260多个医院支持此项治疗方法 , 结合我国的实际人数来看 , 平均接近280万人拥有一个ECMO设备 , 而一家医院需要覆盖的人数多达500万 , 而在德国 , 一台ECMO覆盖的人数为3万人左右 , 这其中巨大的数字鸿沟 , 我国的普及率几乎是德国的1% 。
此前 , 由于设备价格与外国垄断 , 所以国内设备奇缺 , 当去年新冠疫情爆发后 , 工信部通过协调各方 , 紧急征调与购买后 , 才让湖北有了100多台ECMO , 只不过相较于患者人数 , 这数量多少还是有些杯水车薪 。
如今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 , 经历过疫情期间的考验之后 , 我国也认识到了ECMO对于守护人民群众安全的重要性 , 加之国外设备价格始终居高不下 , 所以普通老百姓对于国产ECMO设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
最近 , 在11月6日国产的ECMO设备终于在临床上得以运用 , 两位医生在西安交通大学附一院心血管病院成功用国产ECMO救治好了两名危重心血管病的患者 。
此次国产设备进入临床试验 , 其实也不是一朝一夕便取得了如此快的进展 , 早在20年前 , 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团队就已经 , 并且在新冠疫情开始前 , 该团队就已经完成ECMO离心泵设备及全系列耗材的样品试制 , 并开始进行抗凝涂层的大动物实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