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MR 语言框架效应是如何形成理解偏见的,即语言才是偏见的根源( 二 )
比如说 , 某些推销人员卖一套保健品 , 单价365元 。 乍一听 , 很容易引起负面感觉 。
但是如果推销员再填补一句 , 相当于每天只花一块钱 , 那么 , 这种负面感觉 , 就不会太过强烈 。 这就相当于把这种负面感觉分成了365份 , 冲击感就不会那么强烈了 。
罗翔老师对公司诈骗团伙为什么不会有犯罪感也做出过相应的解释 。
罗翔老师的观点是 , 公司诈骗是团伙作案 , 由于每个人的分工不同 , 分属不同的作案环节 , 这样一来 , 道德上的愧疚感和畏惧心理 , 便会被分解掉 , 不会造成情绪上的巨大负担 , 所以总是能坚持作案 。
所以这里奉劝大家 , 如果你一个人和一帮人打架 , 最后跑掉 , 或者你们一帮人遇到一个人 , 最好也不要动手 , 因为很容易被打死 。 你可以反思一下 ,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只打了两下而已 , 怎么这么不抗打 。 但实际上 , 你打两下 , 我打两下 , 他打两下 , 累积到一定程度 , 这个人会有极大的生命危险 。 而在打斗的过程中 , 没有人会去思考这个逻辑问题 , 甚至于自己打了对方多少下 , 这么简单的思考都顾不上 。 这就是情绪框架占据理智思考的结果 。
分解
非理智地“偏见世界”其实在我之前几篇文章中 , 文章的主题都是围绕“假象”二字展开的 。
我们看到的颜色是假象 , 那是光波能量通过眼角膜与大脑直接作用的结果 。
我们听到的声音也是假象 , 是声波通过耳膜作用于大脑的结果 。
包括我们的嗅觉 , 触觉 , 味觉 , 都是能量作用于大脑后的感知 。
其实 , 按照理性角度来说 , 这个世界本来是没有颜色 , 没有声音 , 没有气味 , 没有口感的 , 只有能量和物质 。 而造成这一切的假象 , 都是源于我们大脑对其能量的感知而理解这个世界的样子 。
感官世界
而更为惊讶的是 , 我们对于某一事实的理解 , 不单单只是通过感官认知 , 居然可以通过词汇 , 或者通过情绪进而扭曲事实 。
同理 , 道德和文化的大厦正是在诸多词汇框架和情感共鸣的错综链接下搭建的 , 也会出现“非理智”的偏见结论 。 从总体概括来说 , 我们就是活在一个偏见的框架世界中 。
罗翔老师曾经说过:
如果一名阿拉伯青年驾驶一辆满载炸药的卡车 , 撞向一所大使馆 , 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 , 我们可能无法苟同他的做法 , 但是我们不会再自命道德上比他优越 , 对于他来说 , 相信天国会为奋不顾身的战士保留特别席位的信念 , 不再嗤之以鼻 。
人最大的痛苦就在于 , 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那道鸿沟 , 就是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 , 第一 , 要承认自己的有限性 , 于是承认你的逻辑是有限的 , 承认你的理想是有限的 , 承认你的阅读是有限的 , 承认你整个人都活在偏见之中 。 你这一生都是在走出偏见——罗翔
偏见世界
我们逐渐认清 , 我们的道德观及思维偏见只适用于自己 。 在此信念下 , 不能用一套价值标准去评判另一套价值标准 。 由于任何跨文化的价值评判 , 都必然迫使所评判的文化暴露于另一套全然陌生的价值标准之下 , 因此根本无从比较 。
所以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我们的认知都不可能真正觉醒 , 只能相对接近而已 。
拓展认知 , 仿若拨开人生云雾 , 原来四处都是路 。 想了解更多认知领域 , 请关注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语言 人到奔五的年纪,请学会停止唠叨
- 肢体语言|中年女人的三种“肢体语言”,实际上是在主动求爱,用意相当明显
- 周深 周深三种语言翻唱《千千阙歌》
- |女人变心了,会有三种明显的“肢体语言”,男人不要不当回事
- 人工智能|都市传说:以夏商周为框架,探索人类起源之谜,展望人工智能前景
- 梅根·马克尔|肢体语言专家分析梅根录像,揭露梅根盯着母亲看时内心阴暗情绪
- |中年女人主动求爱,会有哪几种明显的“肢体语言”?
- 上海 我的上海婆婆不识字,在我眼里却是个“语言大师”
- 催产素|别人对你感兴趣的5种非语言暗示
- 炒菜|婚后拌嘴,说多错多,解决语言问题只要这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