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体是什么意思,体育馆广场是什么意思( 三 )


外地人特别多,小贩特别多
现在是奥帆赛基地

广场体是什么意思,体育馆广场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关于大雁塔广场的建筑结构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 , 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 , 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 , 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
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 , 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 。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 。塔身用砖砌成 , 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 。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 , 可以凭栏远眺 , 将长安风貌尽收眼底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 。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字体清秀潇洒 。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西院浮屠(塔的意思) 。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后来塌毁,重建时为十层,公元704年唐武则天改建成为楼阁式的青砖塔,打破了唐朝佛塔均为单数层的惯例增高至10层 。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改建,大雁塔被降至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 。公元1604年,明万历23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 。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 , 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 。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 。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 , 设置扶梯 , 可盘旋而上至塔顶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 , 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 。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 , 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
据史书记载,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祈求阴福所造 , 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附近环绕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风景秀丽迷人 。大雁塔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自印度归来,带回大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为了供奉和储藏这些宝物,而亲自设计并指导施工的 。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 曾排除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 。唐高宗和唐太宗曾亲自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高64.517米 , 底层边长25米,塔身呈方形角锥体,坐落在底面积42.5×48.5米,高4.2米的方形砖台上 , 青砖砌成的塔身磨砖对缝 , 结构严整,外部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螺旋木梯可盘登而上 。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 。整个建筑气魄宏大,格调庄严古朴 , 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是唐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