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的古代雅称,古代女子的别称是什么?( 五 )


玉面
“织成屏风金屈膝,朱唇玉面灯前出”(南朝梁?简文帝《乌栖曲》)
“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 。”(李白《浣纱石上女》)
“玉面珠坐锦车,蟠云作髻两分梳 。”(清?徐柯《过平原有见》)
红玉
即红色的玉石 。《西京杂记》:“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丰肌 , 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 。”“赵后”指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昭仪”指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 。“色如红玉”是形容其肤色健康而温润 。
“被郎嗔罚琉璃盏 , 酒入四肢红玉软 。” 。(唐?施肩吾《夜宴曲》)
“凉簟铺斑竹,鸳枕并红玉 。”(五代?和凝《麦秀两岐》)
“腻香红玉茜罗轻 , 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 。”(后晋?毛熙震《南歌子》)
“鸣禽破梦,云偏目蹙 。起来香腮褪红玉 。”(辛弃疾《东坡引》)
三、以蛾代美女
“螓 首蛾眉 , 巧笑倩兮 。”“蛾”、“娥”通用,本义指蚕蛾,因其触角又长又细又弯,故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后来成为美貌女子的代称 。又因为古代女子常用“黛” 这种青黑色的颜料来画眉 , 因而“翠娥”、“青蛾”也随之成为美貌女子的代称 。以“蛾”作比的有“蛾眉”、“娇娥”、“翠娥”、“青蛾、“黛蛾”、“双蛾” 等 。
蛾眉
“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 。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南朝梁?高爽《咏镜》)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 。”(唐?高适《塞下曲》)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 。”(白居易《王昭君》)
“赤脚未安芳斛稳 , 娥眉早把橘枝来 。”(辛弃疾《添字浣溪沙》)
娇娥
即“娇蛾”、“蛾眉” 。
“幸因今日,得睹娇娥 。眉如初月,目引横波 。”(《敦煌曲子词?云遥集杂曲集子》)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明?唐寅《美人对月》)
“绣户珠帘 , 时露娇娥半面 。”(明?凌鞒酢冻蹩膛陌妇奇》卷十五)
“我的两个娇儿呀,两枝花,未嫁娇娥,比不上赔钱货 。”(清?蒋士铨《桂林霜?烈殉》)
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 。”(唐?张籍《美人宫棋》)
“翠娥南陌簇簇,蹑影红阴,缓移娇步 。”(柳永《夜半乐》)
“金带系袍回禁署,翠娥持烛侍吟窗 。”(宋?梅尧臣《谢永叔答述旧之作和禹玉》)
“多少游人看翠娥,船归羞和采莲歌 。”(清?孙枝蔚《采莲歌》)
青蛾
“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唐?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
“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杜牧《重登科》)
“炉中百和添香兽,帘外青蛾回舞袖 。”(北宋?晏殊《玉楼春》)
黛蛾
“黛蛾陈二八 , 珠履列三千 。”(唐?温庭筠《感旧陈情献淮南李仆射》)
双蛾
即女子的双眉,也借指美女 。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 。”(李白《春日行》)
“瑶台倾巧笑 。玉杯殒双蛾 。”(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二)
“双蛾解佩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 。”(白居易《酬刘和州戏赠》)
古代女子的雅称 , 彰显汉语之美
四、用表示“美好”的形容词代美女
1、用含有“佳”“丽”“娇”“淑”等的词语代美女
“佳”即美好;“娇”既有“柔嫩”意,更有“美好可爱”的内涵;“丽”、“侠”、“冶”、“娇”、 “佼”等都是美好之意;若它们连用或交叉使用,则进一步突出、加重了“美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