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什么的变化,二十四节气主要反映什么地区的气候( 六 )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分别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 , 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 , 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
二十四节气在镌刻着农耕文明印记的同时,跳动着传统文化之脉 。在中国广袤的地域空间和悠长的历史岁月里,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纷繁多样的民间文化 。谚语、歌谣、诗词、传说、曲赋等文学表达,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以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等等 , 共同为二十四节气注入了奔流不息的文化生命力 。
 二十四节气就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春季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 , 2月18-20日交节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夏季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 , 5月20-22日交节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 , 7月6-8日交节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秋季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 , 8月22-24日交节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度 , 11月7-8日交节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 , 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
四季变换: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 , 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什么的变化,二十四节气主要反映什么地区的气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二十四节气各代表什么?24节气各自的特点如下:
春季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
雨水:降雨开始 , 雨量渐增 。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
春分:昼夜平分 。
清明: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
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 , 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
夏季
立夏:夏季的开始 。
小满: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