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丨「你要告别了,你会快乐」( 二 )


文章图片
永/别
家庭聚会的餐桌上少了一位最重要的人
高三的时候在外地读书 , 可是考完高考回老家就被告知叔爷爷去世了……过年的时候还一起吃饭 , 本来以为这样的家庭聚会还会一直到永远……没想到2021年的一别竟成了永别 , 从此家庭聚会的餐桌上少了一位最重要的人 , 当时还和他约着等我考完一起到湘江河畔跑步……这一回让我觉得一切都化为泡影 , 曾经与叔爷爷结下的缘分全部化为乌有……
想/念
黄昏庭院柳啼鸦 , 记得那人 , 和月折梨花
在暑假接近尾声 , 从故乡前往陌生的京城 , 突然忆起去年离世的祖母 , 我在我的备忘录里写下了这段文字——
黄昏庭院柳啼鸦 , 记得那人 , 和月折梨花 。
深夜有感 。
其实真正的送别没有长亭古道 , 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 , 就是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 , 有的人留在了昨天 。
光阴的长廊 , 脚步声叫嚷 , 灯一亮 , 无人的空荡 。
晚风中吹过几帧从前呀 , 飞驰中旋转已不见了吗?
当时明月在 , 曾照彩云归 。 她不再归来 , 她被月光镶了金边的背影 , 消失在了水泊深处 。
面/对
征集丨「你要告别了,你会快乐」】在忘记之前 , 多想一想 , 念一念
出自我的提问箱——
Q:怎样面对人生中必要但不舍得的别离?A:想了挺久来回答这个问题 。
在论述“必要但不舍得的离别”的时候 ,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种离别的必要性到底是客观的、不可阻碍的 , 或仅仅是自己觉得“有必要”的一厢情愿 。
关于那些不可阻碍的离别 , 我可能有些话要说 。 19年我的爷爷去世 , 20年奶奶随他而去;几个月前的暑假里我的外公刚刚去世(还好我的外婆身体好得夸张 , 常常宣称她要活到100岁)我想 , 这些应该是最不可阻碍 , 又最不舍得的离别 。 爷爷的最后一面、奶奶的最后一面、外公的最后一面几乎卡死在我的脑海里 , 在每次提到“死亡”这个字眼时浮现 。 对我来说悲伤其实是次要的 , 老人家都走的很安详 , 几天到一个星期你就会不再为死亡悲伤 。 可怕的是习惯 , 你会习惯没有他们的生活 , 然后忘掉他们和你共渡的时光 。 面对遗忘 , 我只能强迫自己一遍又一遍地 , 像刷短视频一样重复某些记忆 , 以期永不消逝 。
但是记忆是会失焦的 , 会随着一次次回忆逐渐失去所有细节 , 变得越来越不清晰 , 直至成为画面模糊的一张静态照片 , 比如《爷爷抱我逛菜市场》 。 至于到底买了什么 , 抱着我讲了哪些笑话 , 都消失在大脑的角落里了 。 所以 , 越珍贵的瞬间我越少去完整的回忆 , 尽量保存它们珍贵的细节——然而你无法一次都不去回忆 , 因为你害怕一次都不去回忆的话就永远想不起来了 , 这就像老式的磁带:每一次读取播放都会缩短带子的寿命 , 但如果不去播放 , 这盘磁带总有一天会消磁 。 有时候我把他们变成文字 , 有时候我觉得他们无法变成文字 , 只好在夜晚怀念 , 然后心想着“可回忆次数-1” 。
如果它终究会被忘记 , 那就在忘记之前 , 多想一想 , 念一念 。 至于那些你“觉得”必要但不舍的离别 , 有机会下次聊 。
(注:一般而言我会在严肃的回答后面抖个机灵活跃气氛 , 但这个回答我不愿意让它不那么严肃)
希望她在另一个地方能开怀大笑 。
他/者
他是他父母的独生子
曾经在姥姥村里有一个玩伴 , 不算太过亲密 , 但是每年暑假寒假回老家都会一起玩玩那种 。 2016年夏天回老家过暑假 , 临走前的晚上我和我爸爸分别和他打了羽毛球 , 打到大汗淋漓 , 约定寒假回去再继续打 。 回家后过了一个星期 , 姥姥打电话过来说他和另外两个男孩下湖游野泳 , 淹死在了湖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