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是哪个朝代,徐霞客是哪个朝代人( 五 )


崇祯十年(1637年),离开湖南,徐霞客又进入广西 。在考察了灵渠后,他游览了现在仍是热门景点的桂林以及阳朔 。在桂林,他游览的景区包括象鼻山、叠彩山、七星岩、伏波山、尧山等 。此后 , 徐霞客泛舟漓江,来到了阳朔附近 。当时徐霞客非常想攀登独秀峰,但是这里却是王城的禁区,徐霞客苦苦恳求 , 也未能如愿 。结束桂林阳朔之行后,徐霞客游览了都峤山和勾漏洞等风景名胜 。
崇祯十一年(1638年),徐霞客开始了云贵之旅,参观了白水河瀑布,也就是现在的黄果树瀑布 。一路上 , 他经过的主要景区包括观音洞、碧云洞、丹霞山、石林、昆明西山、溶洞群、棋盘山、水目山、九鼎山、鸡足山、丽江、妙峰山等 。
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继续在西南边境游览,所参观过的景区包括金华山、普陀崆温泉、蝴蝶泉、澜沧江铁索桥周边景区、四洞沟风景区等 。[3]
病逝家乡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 , 徐霞客已“两足俱废”、心力交瘁,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到江阴 。江阴的官员来探望时问道:何苦来哉 。徐霞客回答道:“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 。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 , 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 , 死不恨矣 。”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54岁的徐霞客病逝于家中 。遗作经好友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8-9]
徐宏祖
徐宏祖(1586-1641),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自幼喜读古今史籍、地理方志和山海图经等书,立志朝碧海而暮苍梧 。从二十一岁起开始漫游,历时三十馀年 , 足迹遍及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省和北京、上海、天津等地 。除艰苦的实地考察外,他坚持写日记,常走上百里路后,晚上"燃松拾穗,走笔为记"(钱谦益《徐霞客传》) 。这些游记在兵灾战乱中散佚不少 , 经后人整理,编辑为《徐霞客游记》 。此书在地理学上有重要的价值,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赞其"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 , 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在文学上,此书继承古代山水记游文学的优良传统,又有开拓发展 , 钱谦益称之为"古今游记之最"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明末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 。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
在地理学上的重要成就有: (1)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 。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3省区,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 。并初步论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 。他是中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 。(2)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 。如否定自《尚书·禹贡》以来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 。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 。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 。(3)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 。(4)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包括各地的经济、交通、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和风土文物等 , 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 。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 , 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