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能增强周边地区抵抗什么的能力,湿地保护法草案20日首次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该怎样保护“地球之肾”?( 二 )


【湿地能增强周边地区抵抗什么的能力,湿地保护法草案20日首次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该怎样保护“地球之肾”?】湿地还能通过水分循环来改善局部气候 。现代工业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 , 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影响全球气候 。湿地丰富的水分条件适宜植物生长,所以大部分湿地都有茂盛的植物 。湿地植物能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当这些植物死亡以后,残体会交织在一起,在湿地上形成疏松的草根层,碳元素就以固态形式保存下来 。
除了水分直接蒸发 , 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促进水分循环 , 把湿地里的水分化为气态 , 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气中 。空气中的水分多了,湿度也就增加了,降水量也会发生改变 。湿地就是这样通过水分循环,调节地方气候 。
湿地植物能吸收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湿地不同于河流,这里的水流速缓慢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被农药等污染过的农业污水进入湿地以后 , 因为运动速度减慢 , 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能逐渐沉淀下来 。而一些湿地植物有非常强大的吸收有毒物质的本领 , 它们能转化毒素,使水重新变得洁净,有效地净化水质 。
人体中的肾脏起到调节身体水分循环、排泄新陈代谢废物的作用,湿地对于地球的意义与此相似,所以湿地被叫作“地球之肾” 。

湿地能增强周边地区抵抗什么的能力,湿地保护法草案20日首次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该怎样保护“地球之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湿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湿地的水陆过渡性使环境要素在湿地中的耦合和交汇作用复杂化,它对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如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 。它能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消除毒物、净化水质,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它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调节河川径流和气候等方面 。一是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湿地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被具有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许多的自然湿地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 特别是水禽提供了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 。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价值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没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湿地,许多野生动物将无法完成其生命周期,湿地生物多样性将失去栖身之地 。同时,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 。因此,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 。二是调蓄径流洪水 , 补充地下水 。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等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湿地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湿地还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三是调节区域气候和固定二氧化碳 。由于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土壤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 。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了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的作用 。四是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 。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降解和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湿地在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上的强大功能使其被誉为“地球之肾” 。五是防浪固岸的作用 。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