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与爱情课老师聊聊爱情 “今天很多恋爱都是催熟的”


恋爱|与爱情课老师聊聊爱情 “今天很多恋爱都是催熟的”
本文图片
海南琼海市 , 一对情侣在夕阳中骑行 。 视觉中国供图
采访人员|杨杰
编辑 |从玉华
爱情是个难题 , 有人通过上课找寻答案 。 梁永安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师 , 熟悉小说和电影的世界 , 在一次课堂上 , 学生的恋爱故事提醒了他 , 他将文艺作品中“爱情”这一母题提纯 , 用爱情课贯穿教学 。
这两年 ,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梁永安将爱情课从复旦学堂搬到互联网上 , 制作了《梁老师的爱情课》等节目 , 反响热烈 。
“我们今天很多恋爱都是催熟的恋爱 , 都没有真正地达到爱情的那个成熟度 , 然后把它约定为爱情 , 然后去进行 。 今天城市里很多人吃的都是假芒果 , 吃的都是这样的一些速生品 。 ”
“在这个世界上 , 初恋是特别重要的 。 今天在大学生活里面 , 很多把初恋当作一种训练 , 当作一种体验 。 因为初恋的成功率现在太低了 , 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概念 , 初恋不过是不恋白不恋 , 后面肯定不是跟这个人 , 就把初恋给一下子瓦解掉了 。 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问题 。 要认识它的意义 。 ”
梁永安认为 , 现在的年轻人正处在转型时代 , 承受着现实压力 , 正在通往自由的路上 。 另一方面 , 爱情在当代比以往任何时期 , 都更接近本质 。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的肉身承受着时代问题的种种捶打 , 希冀在爱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答案 。 以下是《冰点周刊》与梁永安的对话 。
冰点周刊:怎么想到在网络上开设《梁老师的爱情课》?
梁永安:当时和制作单位交流 , 他们说能不能找一个当下年轻人最焦虑、最有时代特征的话题 。 我觉得谈恋爱这个事情跟以往大不相同 。
在择偶上 , 当代青年在文明变化中可以释放大量选择的可能性 。 以前 , 生活方式的模式普遍比较雷同 , 现在到了转换的初期 。 爱情问题 , 是测量年轻人精神品质、生存质量和自由度的最集中的一个标准 。 它跟其他逻辑不一样 , 其他逻辑归根到底是得失逻辑 。
在幼儿园表现好不好 , 老师给你奖励还是批评;刻苦学习为了有好成绩、上好中学、上好大学;毕业拼一份好工作 , 有一个好的身份 。 这里面都是得失在起作用 。 但得失在爱情面前就失灵了 , 钱、地位不能换来那种瞬间被打开的、共振的、在同一个世界里的喜悦感 。
所以今天我们青年获得一定的自由后 , 最有指标性的 , 是能不能谈一场真正的恋爱 。 很多人一生好像谈了几场恋爱 , 其实谈的是婚姻 。
冰点周刊:爱情在这个时代经历了什么变化?
梁永安:前一个时代是艰苦的时代 , 生存是第一位的 。 那时讲一针一线、共同承担的恩情亲情 。 现在90后这一代 , 在恩情亲情之前 , 应该有夫妻之间自然的爱情 , 可以说我们现在是更接近于爱情本质的一种发展 。
以前家庭的孩子多 , 幸福感是过年穿新衣就蹦蹦跳跳 。 现在大家对幸福感的要求更高 , 有人的自由、人的现代性 。
农业文明 , 前后十年都没什么变化 , 人和人之间的共同性特别强 , 生命观一样 , 容易走到一起 。 到了工业时代 , 人比以前有文化了 , 但大规模生产、流水线批量化 ,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也不是太多 。 你看上世纪50年代的那些爱情 , 很多女孩子都喜欢技术员 。 我记得有个小话剧 , 一个女孩在公园长椅上等恋人 , 约了晚上7点 , 小伙子9点多才来 , 来的时候不停搓着手 。 原来是机床有个齿轮坏了 , 要紧急处理 。 小伙子满身油污跑来 , 姑娘一听马上开心笑了 , 觉得他很上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