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2001年,杜月笙女儿重游杜公馆后感慨:只有我回家,他们都走了( 二 )
在此之前 , 盘算着要“两边”都不得罪的杜月笙 , 一度打算携全家人和下属移民法国 , 却被国民党政权告知要缴纳“护照费” 。
细细算下来 , 杜月笙如果要给随行的一百四十多号男女老少也全部办理护照 , 各种费用加起来高达十五万美元 , 而杜月笙当时仅剩的十万美元显然远远不够 。 可是重江湖义气的杜月笙又不愿抛下这些忠心追随他的下属 , 以及那些抗战中牺牲人士的遗属们 。
最终 , 他放弃了移民法国的念头 , 只给众人留下话来:“要死大家都死在香港吧 。 ”
自从“护照事件”之后 , 杜月笙更加心灰意冷、意气颓丧 。 他无法理解 , 在抗战时期 , 自己不惜将全家抛在沦陷区上海 , 全力帮助蒋介石抗日 , 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把家眷的首饰全部变卖了 , 到头来竟有出国还要被勒索钱财的一天 。
在这种矛盾中 , 杜月笙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 , 加上哮喘的旧疾复发 , 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 而就在杜月笙的病情日渐严重时 , 大陆方面来人会见了他 。
杜美如记得那一日 , 父亲一个人在浅水湾饭店对着海足足坐了两个小时 , 后对她说:“海的那边 , 就是浦东老家啊 。 ”
本文图片
02
【杜月笙|2001年,杜月笙女儿重游杜公馆后感慨:只有我回家,他们都走了】作为一个积极抗日的中国人 , 毫无疑问 , 杜月笙一直以来对大陆老家有着很深的乡土情结 。
可同时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 , 一个犯过错误的历史罪人 , 杜月笙又是多疑、谨慎的 。
在那次鲜为人知的会见过后 , 杜月笙便委托香港《新闻报》的总编钱新之帮助自己给大陆和台湾方面回信 , 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杜月笙先生愿意回你们那边 。
可阴差阳错的是 , 钱新之在帮忙回信那日喝了一瓶半的威士忌 , 最后竟稀里糊涂地套错了信封 , 把给大陆的信寄到了台湾 , 把给台湾的信寄到了大陆 。
这个失误给了原本还在观望局势的杜月笙当头一棒 。 如此一来 , 他彻底成了猪八戒照镜子 , 里外不是人 。
至此 , 一直在纠结回到大陆还是前往台湾的杜月笙终于下定了决心 , 将香港作为了自己人生的终点站 。 在那之后 , 杜月笙的病情迅速恶化 。
出于经济原因 , 也考虑到安全问题 , 家里没有请护士 , 家人们只能几班倒地轮流照顾病榻上的杜月笙 。 杜美如回忆说 , 病情发展到后期 , 父亲每天气喘不止 , 全靠她举着氧气吸氧 , 维持生命 。
本文图片
弥留之际 , 杜月笙清晰地交代了后事 。 他将自己最后的10万美金 , 以“先外后内”的原则 , 分配给了下属和家人 , 而后又特意嘱咐女儿去银行保险柜取回大把的“纸头” 。
儿女们一开始不知道这是什么 , 直到杜月笙拖着病体将这些纸头当着他们的面 , 一张一张地撕掉 。 大家才发现这些纸头都是欠条 , 而那些曾经给杜月笙写下欠条的不是商界精英 , 就是政界高官 。
杜美如回忆说 , 这些欠条当中有借美元的 , 有借金条的 , 其中还有个借了五百根大黄鱼(金条) 。 对此 , 杜月笙向子女们解释:
“我不想你们今后一生都在讨债 , 不想让你们在我死后费尽力气打官司 。 现在兵荒马乱 , 借钱的人 , 手里哪里有钱?今后他们有了钱 , 若是感恩 , 一定也会帮你们 。 ”
1951年8月16日 , 杜月笙去世 。 回光返照之际 , 他给家人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希望了 , 可你们大家有希望 , 中国还有希望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琼瑶 琼瑶干女儿罕见露面,自杀未遂后获得爱情,退圈后开茶馆教茶艺
- |朱婷之父朱安亮:我看到奥运失利后女儿的心痛,牵挂她的个人问题
- 艺伟|只因爸爸太偏心,积极上进的女儿突然回家啃老,跟哥哥争房子
- |演员王耀庆:为了不搬家,娶房东女儿,又为她,婚后二十年无绯闻
- |女儿坐月子,丈母娘想给炒个菜,女婿竟然发飙摔碗怒骂丈母娘
- 冉莹颖 “二胎后,女儿得了抑郁症”
- 女婿|四川岳父杀害女婿全家,女儿出谅解书求从轻处罚,终审改判死刑
- 父母|“要十万的车,娶我女儿没点实力可不行”“车是给小舅子我拒绝”
- 01在我们这个时代 父母偏爱自己的女儿,其实是对自己不公
- 婆婆|丈夫把陪嫁房借给小叔,婆婆得寸进尺要过户:你只有女儿,养老得靠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