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2001年,杜月笙女儿重游杜公馆后感慨:只有我回家,他们都走了( 三 )
在临终之时 , 杜月笙一再叮嘱家人 , 一定要将他的尸骨带回上海 , 葬在浦东高桥的老家 。 但是事实上 , 在杜去世以后 , 一家人的生活已经无以为继 , 只能靠变卖首饰度日 。 姚玉兰不得已之下找到了私交甚笃的宋美龄 。 在她的接济下 , 一家人护送着杜月笙的灵柩 , 辗转来到了台湾 。
一家人原本以为很快能够回到大陆 , 杜月笙的棺椁也迟迟没有落葬 。 但当时适逢朝鲜战争爆发 , 加上一系列不可控因素 , 回乡逐渐变得无望 。 1952年 , 杜月笙的子女们最终决定将他安葬在台湾隆基 。
本文图片
03
在处理完父亲的身后事之后 , 杜月笙的10个子女为了生活各奔东西 , 从此分居在全球各地 。
其中 , 长女杜美如在25岁那年结识了后来和她共筑一生传奇的丈夫蒯松茂 。
1949年 , 当19岁的杜美如刚刚拿到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 还未来得及报名就被父亲带往香港时 , 另一头同样19岁的国民党空军飞行员蒯松茂也被迫与家人分离 , 随部队撤退到了台湾 。
六年后 , 原本隔着千山万水的两人在一场露天舞会上结识 。 当时的杜美如正值芳华 , 追求者众多 , 而谁也没有想到 , 她最终的选择却是眼前这个没有背景 , 且一穷二白的蒯松茂 。
在两人的第一次接触中 , 杜美如了解到 , 蒯松茂有过一段悲辛的童年 。 他的父亲早亡 , 自幼和母亲、兄弟相依为命 。 为了逃难 , 一家人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来到四川 。 机缘巧合之下 , 蒯松茂在13岁那年考上了四川的空军幼年学校 , 自此与家人聚少离多 。
直到1949年 , 蒯松茂随国军撤退至台湾时 , 他还不知道大陆另一头的母亲和兄弟是生是死 , 只能常常一个人如孤儿般遥望海峡对岸 。
蒯松茂的这段经历 , 让杜美如顿时想到了当年在香港同样隔海遥望故土的父亲 。 两颗无根的心灵 , 因为同样的遭际和磨难 , 产生了说不出的默契和共鸣 。
本文图片
在不断的交流中 , 他们确定了恋爱关系 。 只是谈婚论嫁的当口 , 双方的经济都很窘迫 。 当时蒯松茂全身上下的积蓄只有一千美元 , 而且这还是他被派到美国空军受训一年省吃俭用才省下的 。 而当时杜美如和母亲的生活则全靠宋美龄接济 , 自然谈不上富裕 。
但好在二人感情甚笃 , 并不在意这些世俗的排场 。
在举办完简单的婚礼过后 , 杜美如随蒯松茂来到了他所在的驻地嘉义 。 军眷的宿舍十分偏僻 , 条件也很简陋 , 不过杜美如并无任何抱怨 。 婚后 , 她早已放下了以往的小姐生活习惯 , 学会了打理家务 , 洗手作羹汤 。
简单而温馨的婚后生活让杜美如很是知足 , 唯一遗憾的就是不能早日回到大陆 , 去见见思念已久的亲友 。 当时的蒋介石一直还做着反攻大陆的春秋大梦 , 而身在国军的夫妇俩比谁都明白 , 这根本就不现实 , 他们也不愿看到两岸真正交火 。
直到1967年 , 蒯松茂从一线飞行员转到台湾驻约旦大使馆 , 做了军事参赞兼大使助理 。 两年后 , 杜美如也带着孩子前往约旦随任 。 异国他乡 , 一切都重新开始 , 一家人也过上了一种相对平静而自由的生活 。
期间 , 杜美如作为外交官夫人 , 要和这里的不少皇亲国戚打交道 。 久处过后 , 她和丈夫都发现自己十分喜欢这里的风土、文化 , 以及国王一家 , 一家人已经不想再回到台湾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琼瑶 琼瑶干女儿罕见露面,自杀未遂后获得爱情,退圈后开茶馆教茶艺
- |朱婷之父朱安亮:我看到奥运失利后女儿的心痛,牵挂她的个人问题
- 艺伟|只因爸爸太偏心,积极上进的女儿突然回家啃老,跟哥哥争房子
- |演员王耀庆:为了不搬家,娶房东女儿,又为她,婚后二十年无绯闻
- |女儿坐月子,丈母娘想给炒个菜,女婿竟然发飙摔碗怒骂丈母娘
- 冉莹颖 “二胎后,女儿得了抑郁症”
- 女婿|四川岳父杀害女婿全家,女儿出谅解书求从轻处罚,终审改判死刑
- 父母|“要十万的车,娶我女儿没点实力可不行”“车是给小舅子我拒绝”
- 01在我们这个时代 父母偏爱自己的女儿,其实是对自己不公
- 婆婆|丈夫把陪嫁房借给小叔,婆婆得寸进尺要过户:你只有女儿,养老得靠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