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对个人的指导意义,大学生学习《孙子兵法》的意义?( 二 )


2.文武治军理论 。军队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败,而军队战斗力的强弱与治军精密相连 。孙武在《行军篇》中指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齐文令武作为《孙子兵法》中主要治军理论,一直影响至今 。其治军理论主要包括严明责罚,严格训练,慎重选将,将权贵一,善待士卒等方面 。《计篇》提出了“料战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肯定了赏罚将士和训练将士的重要性 。同时,《计篇》具体列出了将帅的条件“智、信、仁、勇、严” , 可见选将也至关重要 。《孙子兵法》提倡“君命有所不受“,将其定为一条重要的治军原则,为后世诸多名将奉行 。同时,孙武在《作战篇》中指出对敌军俘虏应“卒善养之”,这样可以“胜敌而益强” 。
3.校计索情之法 。战争取胜的前提在于知己知彼,因而了解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计篇》提出“五事七计”,用于判断衡量我方的实力 。间谍作为掌握敌情的主要手段,孙武在《用间篇》对其种类、特点、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指出“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间谍是“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可见其重要性 。孙武认为只有了解了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 , 才能保证“百战不殆” 。
4.因敌制胜之道 。战争是敌我双方的较量,取胜的条件由敌我双方掌握 。只有针对敌方的变化而采取相对的变化,我方才能获得更多的取胜条件,因而《孙子兵法》提出作战应该“因敌制胜” 。因敌的前提是“知敌之情实” 。为此,《行军篇》中列出了三十余条“相敌之法” 。战争的艺术在于掌握主动权,谁能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谁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孙武认为掌握主动权的关键在于“致人而不致于人”,最终以达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的境界 。此外,《势篇》中的造势任势和奇正思想,《虚实篇》中的避实击虚思想,都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重要方法 。
5.行军作战之术 。战争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是行军作战 。孙武深知这一点,在《孙子兵法》中关于行军作战的内容占全篇的绝大多数 。孙武凭借渊博的知识高度概括军队在行军作战时的方法或者说战术 。孙武在《计篇》中提出“施计十二术” , 亦称“诡道十二法”,用以指导作战 。在《谋攻篇》中,孙武列出了“用兵六则”,即“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从而可以“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在《军争篇》中提出“作战八法”,即“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以及《行军篇》中的“相敌三十二法”,都是孙武在对军事学深入研究后的高度总结 。

孙子兵法对个人的指导意义,大学生学习《孙子兵法》的意义?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孙子兵法》有哪些意义及影响?《孙子兵法》是孙武在总结商、周、春秋时代战争经验的基础上 , 融入个人对战争的精心研究所获得的成果 。其实用性和指导性非常强 , 其中针对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专门论述,其准备、应对之法简洁有效,具有针对性,被广为援用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科学、丰富,战略战术变化无穷,集“韬略”、“诡道”之大成,是兵家的谋略宝库,被尊为“谈兵之祖”、“兵经”和“兵学圣典” 。其博大精深的军事内涵和逻辑缜密严谨的论证对后世军事理论的创作起到了启蒙和借鉴的作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