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从检察“新兵”到“老将”他见证司法越来越有温度叶锐正在查看卷宗。|他见证司法越来越有温度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
从检察“新兵”到“老将”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从检察“新兵”到“老将”他见证司法越来越有温度叶锐正在查看卷宗。|他见证司法越来越有温度】他见证司法越来越有温度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从检察“新兵”到“老将”他见证司法越来越有温度叶锐正在查看卷宗。|他见证司法越来越有温度
文章图片
叶锐正在查看卷宗 。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人员田之路
叶锐2005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 , 毕业后到2021年一直在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工作 , 历任公诉一处副处长、侦查监督二处处长、第一检察部主任 , 2021年任龙泉驿区检察院检察长 。
从事司法工作十余年 , 从法学生到基层检察院检察长 , 叶锐的职业生涯里办过数百桩案子 , “从‘大案’到‘小案’ , 司法越来越有温度 。 ”这是他从业以来的深刻感受 。
见证执法的“刚柔”执法有刚性司法有温度
小案不小 , 是指通过解决民众身边事 , 尽显司法机关职能 , 让每件“小案”有所回复和回应 。 回顾以往 , 很多时候普通民众多关注所谓的“大案要案” , 但最近几年来 , 更多人也愿意关心身边的一些小案 。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 , 小案不小 , 比如民众手机被偷 , 司法机关尽快为其找回 , 把案子破了 , 民众心里的获得感是很强烈的 。 ”叶锐说 。
当受害者遭遇困境 , “司法救助”的启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压力 , 也是法律越来越人性化的体现 , 从法律的刚性到法律的温度 , 叶锐也见证了这个过程的变化 。
“一些刑事案件受害者 , 身心遭遇重创 , 或者有一定财产损失 。 很多案件被告人却没有赔偿能力 , 这时司法救助对受害者进行补偿 , 也算是一种安慰 。 ”叶锐说 。
几年前 , 都江堰市11岁女孩小霞(化名)因一桩恶性刑事案件而受重伤 ,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规定 , 小霞符合因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 , 急需救治 , 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司法救助条件 , 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及时主动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 , 向小霞发放1.2万元国家司法救助金 。
近年来 , 成都市检察机关深入基层 , 开展了不少走进民众身边的活动 。 比如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 , 落实强制报告制度、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普法、法治夏令营等 , “这些都是检察机关越来越有温度的表现 。 ”叶锐说 。
同时 , 叶锐也感受到法律对民众关注的话题回应更强烈 , 他列举了“昆山反杀案”:在此之前 , 真正使用正当防卫的范围很小 。 大多数人朴素地认为 , 把人打死了 , 为什么不会负法律责任?这个案子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 “这个案子属于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 , 它激活了正当防卫相关法律在案件中的实践 ,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 ”他说 。
检察职能在变化彰显司法文明执法赋予新要求
2018年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被写入《刑事诉讼法》并正式实施 , 近两年来检察环节适用率稳定在85%以上 , 目的是有效消化和消除社会矛盾 。 “在家庭琐事、轻微纠纷案件中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真诚悔罪 , 且被害人心理能够接受的 , 可以适用于认罪认罚 。 ”叶锐说 , 该制度的适用有助于社会矛盾的修复 , 但同时也对执法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 。 什么类型的案件适用?如何平衡双方的关系?从哪些方面解决矛盾?都不局限于检察“办案”本身 。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 司法机关受到的监督也越来越多 , 这给执法者带来了更大的考验 。 “四大检察”职能的丰富和完善 , 让检察工作不局限于刑事案件:他们有着更广泛的职能 , 除了大众熟悉的刑事检察 , 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也在逐渐发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