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落梅在书上说:最美的女人 退休后,最好的活法是,和别人有界限分寸感( 二 )
文章图片
退休后 , 人贵自知 , 做个清醒明白的老人 , 不必为了别人的眼光和言辞 , 让自己在人群里有存在感 。 大家一起跳广场舞 , 初衷是为了锻炼身体 , 而不是“争奇斗艳”的突出谁更出色;大家相聚在一起是因为情感到了 , 可以在一起闲聊家话 , 若有了各种攀比心 , 也就会产生各种厌烦 。
闲来无事的时候 , 不要轻易去串门 。 因为谁都有自己的事情 , 退休后的时间安排各不相同 , 遵循自己的内心 , 过好自己的生活 , 不要去打扰别人的日子 。 有些人觉得关系不错 , 经常不打招呼就去别人家串门 , 跟进自家门一样 , 来去自由 。 别人想做点自家的事情 , 总碍于情面 , 只能硬着头皮陪着你 。
退休后 , 就要活得自由自在 , 想去跳舞了就去跳一会儿 , 不想了就去走走步也是一种锻炼 , 没有必要的聚会就算了 , 既浪费自己的时间 , 还让自己难受;打扰到别人的串门 , 也就算了 , 合不合群随心就好 , 日子始终是自己的 , 只要自己开心就是最好的生活 。
文章图片
活得通透明白的人 , 都喜欢享受“独处”的美好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写道:“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 , 真正的洒脱来自于内心的宁静 。 ”可当你真正享受独处时 , 就会发现 , 如白落梅说的:“我们其实并不孤独 , 每一程 , 都有山水为伴 , 清风相随 。 ”
生活里的老人 , 有人选择主动独处 , 而有些老人是被动独处 , 两者的差距是心的距离 。 主动享受独处的人 , 心是安静的;而被动独处的人 , 心是波动怨气的 。
喜欢独处的人 , 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自己 , 她不会因为没有人陪伴 , 而觉得寂寞 , 也并不会因为有人的陪伴 , 而更加的幸福 。 因为她能够享受到独处时光里那份美好 , 在独处的时光里反思 , 沉淀 , 升华 。
文章图片
退休后的老人 , 学会享受独处后 , 他会倍感独处时光里的充实以及内心的惬意 , 从容笃定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 不需要去看别人的眼光 , 不需去看别人的脸色 , 不需要去寻求别人的认同 , 这一份怡然自得的舒服和自在感 , 是独处里最美的享受 。
我们退休后的日子过得好不好 , 不在于你拥有多么高的退休金 , 也不在于你居住的房子 , 更不在于你的服饰 , 而在于你做自己喜欢事情时的心情 。 参加锻炼不是为了比赛的名次 , 而是在锻炼过程中的心境 , 享受那份美好的存在 。
活得明白通透的老人 , 早已戒掉了别人的眼光 , 只需做好自己的事情 , 沉浸在自己的爱好里 , 享受那份独处时光的静美 , 足矣慰籍岁月尘风 。
文章图片
结语:
有人曾说:你必须要静下来 , 给自己一点点的空间跟自己独处 , 跟自己静静对话一下 。
退休后的我们 ,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 , 在这个人人都期待快节奏、快速成功社会环境中 , 我们只需遵循内心的需求 , 遵循自己的心 , 做最好的自己 , 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 , 就是最美的余生 。
【白落梅在书上说:最美的女人 退休后,最好的活法是,和别人有界限分寸感】退休后 , 最好的活法是 , 和别人有界限分寸感 , 既不必一辈子不与人打交道 , 也不必刻意地与他人建起防御的高墙 , 只需遵循自己的心 , 按照自己的活法过好余生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很喜欢雪小婵的这句话: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余生,薄情才是智者的选择
- 余华在《活着》中写道:“我本不善言辞 这世界最可怕的不是缺钱,不是缺爱,而是缺命
- 成年人的世界 感情中一个男人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在于自己
- 时间如指间沙 走在衰老的路上,我们只需做好这三点就好
- 季羡林在《悲喜自渡》里写道:世上哪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呢?一个人倘若能管理好自己的清闲 因为我贴补了儿子,拉低了他的生活品质
- 父母在还有来处 听别人的故事,思索自己的人生,过好自己的余生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前夫假装“净身出户”,其实在大城市里早就跟别的女人在一起了
- 真的挺喜欢她的 两个人在一起,最好就是,不问过往,只好好去过当下
- 老夫少妻在生活里常见 25年舒适婚姻,只因娶了一个贤妻良母的女人
- 白落梅说:“将一盏茶 人老了,能影响内心的东西越来越少,学会删繁就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