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并不一定会引起国内经济萎缩,人口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1、人口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人口总量负增长或以极低水平增长,给经济增长带来消极影响 。人口是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 , 生产力、消费力不仅和年龄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而且与其所在群体规模的大小和发展关系密切 。在一定的经济形势下 , 人口增速减缓或负增长有助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但从长远来看 , 人口总量负增长或以极低水平增长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消极影响 。人口的负增长不仅会造成劳动力供给短缺、储蓄水平降低,同时还会降低消费需求,削弱消费者对经济增长的拉力 , 这些变化都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
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将给经济带来双重影响 。劳动力是经济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劳动力总量的减少会对经济带来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方面的,也有消极方面的 。从消极方面来看,劳动力总量在减少或出现短缺时,企业用工成本将会显著提高;劳动力从农业传统部门向非农业转移速度放缓,会抑制资源配置效率 。这些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 。这一变化也意味着过去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传统因素的作用在减弱 。同时,劳动力总量减少并不代表着劳动力的短缺,劳动力供需的关键还需看匹配情况 。虽然当前我国劳动力总量出现了下降,但总体规模仍有9亿多 , 劳动力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 。而“招工难”“就业难”的两难问题依然突出 。一方面,每年新增劳动力总量较大,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 , 东南沿海很多企业时有出现“用工荒”现象,这表明当前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积极方面来看,劳动力总量的减少会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 ,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
老龄化程度加深的经济后果 。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时期,老龄化深度发展趋势趋于显现 。老龄化程度加深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 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人们,其储蓄倾向和储蓄行为不同 。这一理论在我国有一定的适用性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储蓄水平的提高和储蓄增长率的增长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一变化将对资本积累和投资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会改变消费需求的结构和水平 , 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的消费能力要弱于劳动年龄人口,这将会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消费对医疗保障、护理服务等有着较大的需求 。第三,对劳动生产率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通常来讲,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年龄段集中在青壮年 , 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会导致具有较低劳动生产率的年长劳动力比重提高,即意味着整体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消费资料的前提下 , 人口越多、增长越快,所需要的抚养、生活费用就越多,能够用于生产的费用和人均占有的消费资料就越少 ,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越慢 。同时,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还会增加就业困难,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
拓展资料:
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 , 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