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的运动,地关于地球的运动是群像吗( 三 )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一
教学设计 个性化审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五带界线、范围及光照情况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地球运动仪演示,说明地球自转公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从而树立唯物论和无神论观点 。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
教学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
3.四季的形成 。
教具
地球仪若干、手电筒若干、地图册、自制地球自转仪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2~3课时 。
建议第1课时讲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第2课时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讲五带的划分 。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 , 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 , 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板书)
活动1 请一名同学读教材P9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感想?(同学回答)
教师:请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学习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活动2 (布置自学内容)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自转内容,完成下列内容(教师在学生阅读时板书以下内容)
(说明:自转相关概念简单,学生可以自行归纳,横线不板书)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二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作者及工作单位 江西省德兴市实验学校:应站吉 教材分析1.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本节课的地球的运动则体现了事物是运动的哲学原理 , 更是第三章中的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基本地理原理之一;
2.本节的知识点有二个: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学情分析1.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及概括能力不强,空间想象力也不够丰富 。
2.通过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总结出地球运动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 符合学生由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
3.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地关系学生很难分析全面 。教学目标 1、掌握地球运动两种形式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运动分别产生的地理现象;
3、初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难点: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和昼夜更替;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的差异;四季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知道地球的形状 , 那么地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导入显示夸父逐日的图片
引导学生读出北半球中的季节差异及太阳的东升落 1、讲神话故事
2、认识夸父逐日中体现出来的地球运动现象 神话故事提高学习兴趣 , 并激发学生的探知欲 自学 出示地球运动两种形式的表格阅读课本第11――14页,完成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对比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地球的自转出示地球的自转及晨昏线图,引导分析地球自转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