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 , 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 。
针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 。不少研究者注意到缺少政府扶持是农民缺乏投保热情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目前集体补助比重过?。?国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均提出应适当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 , 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福利性”,才能调动起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
2、应当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 。国家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方针政策变化无常,不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 。全国各地在这方面也没有规范统一的业务、财务及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这都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稳定性 。而通过立法是达到稳定政策的最好途径 。
3、应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以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支付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投资本身就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学问,我国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而且目前我国风险较小、回报较高的投资渠道很少 , 但是许多文献仍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改革的方向 。
①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 推行投资代理制,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 , 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 。
②由于农村养老保险以县为覆盖范围,因此基金大多集中在县级保障部门,其保值增值受到人才、信息、投资能力等方面的限制 。因此可以规定,不能保证适当增值率的投资主体,要在一定期限内放弃投资权,将养老保险基金全部或部分上缴,由省级部门负责保值增值并承担责任 。省级部门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 , 可以将基金交由全国有关机构管理 。福建省就是采用的这种办法,效果比较好 。
到目前为止,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然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其中比较关键的是以下几个: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方式
许多研究者都提出应当在农村养老基金筹集时增加政府扶持的力度 。但是这个“力度”应当有多大比较合适,即既能充分调动农民投保的积极性,政府又能承担得起?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如何?对于这些问题,都缺乏明确的定量分析,甚至连定量分析的框架的也没有,这样“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便缺乏科学的指导 , 难以落实 。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机构设置
按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管理和发放应当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 。但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1998年以前基本上完全由民政部门独立管理 , 1998年以后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也是一家说了算 。权利缺乏监督是基金安全难以保障的关键,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机构设置应当进行改革 。但怎样改,怎样体现权利的监督与制衡是目前已有的文献中研究得较少的问题 。
3、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
我国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体系,两者不存在可换算的基础 , 根本无法衔接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城市化的步伐将会加快 , 有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流向城市,两种不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将成为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691错误代码怎么解决
- 高价彩礼新政策 天价彩礼国家怎么解决
- 农民工在火车上用盆炫10袋泡面,为什么农民工做火车都要带好多桶?
- 高三被老师劝退如何解决,高中被劝退怎么补救
- 阿里旺旺页面是空白怎么解决
- 停车忘挂挡溜下悬崖该如何解决,下坡 停车 忘记挂空挡就拉手刹 会怎样
- 怎样防止油烟味,厨房油烟味重如何解决
- qq不能登录怎么办,qq不能登录怎么办 qq不能登录解决方法
- 暖气片上热下不热原因有哪些 暖气片上热下不热解决办法
- 开暖气太干上火怎么办,开暖气屋里太干燥怎么办 开暖气太干燥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