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的四个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哪三个阶段( 三 )


根据这么多年我在课堂上做这个游戏的经验,当人们第一次看到这个画下来的手之后,会有三种反应:
第一种,觉得自己的手特别的好看,这一类学员的典型特征就是自我认知度很高 , 他们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是最好的 。
第二种,觉得自己的手特别的难看,这一类学员的典型特征就是自我认知度偏低 , 他们总是会低估自己的实力 。
第三种,没觉得自己的手有什么好看或者难看的,就是手呗 , 他们的典型特征就是疏离度很高 , 不太热衷沟通或者交流 。
下面这张图是杨老师的手 , 我们隔空握个手吧 。
自我认知偏高或者偏低,没有什么的对与错 。然而我们不能盲目的偏高或者偏低 。
盲目偏高的一类在生活当中的表现就是自负,盲目偏低的一类在生活当中的表现就是自卑 。在自卑与自负之间我们要建立起理性的自我认知,这时候,乔哈里窗就能够帮助我们了 。
乔哈里窗从四个象限展示了自我认知的四个方面 。
A、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 。即我们每个人的开放区 。
开放区具有相对性,有些事情对于某人来说是公开的信息,而对于另一些人可能会是隐秘的事情 。在实际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中,共同的开放区越多,沟通起来也就越便利 , 越不易产生误会 。
一个开放区大的人一定是善于交往的人、非常随和的人 。这样的人容易赢得大家的信任,容易进行合作性的沟通 。
要想使你的公开区变大,就要多说 , 多询问,询问别人对你的意见和反馈 。
你的开放区大么?
B、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 。这是一个人的隐藏区 , 即我们常说的秘密 。
例如你的某些经历、希望、心愿、阴谋、秘密,以及好恶等 。一个真诚的人也需要隐藏区,完全没有隐藏区的人是心智不成熟的 。但在有效沟通中 , 适度地打开隐藏区,是增加沟通成功率的一条捷径 。
如果一个人的隐藏区最大,那么关于他的信息,别人都不知道,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这是一个内心封闭的人或者说是个很神秘的人 。这样的人我们对他的信任度是很低的 。如果与这样的人沟通,那么合作的态度就会少一些 。因为他很神秘、很封闭,往往会引起我们的防范心理 。
为什么造成他的隐藏区最大?是因为他问的多,说的少,或者是他不擅长于主动告诉别人 。
一个人背负了很多的秘密 , 会让一个人很压抑 。
《花样年华》中有个桥段,梁朝伟扮演的男主人公对着树洞去吐露自己的秘密 。
你有很多秘密么?
C、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 。即我不自知,但别人知道的自己 。这就是一个人的盲区 。
例如性格上的弱点或者坏的习惯,你的某些处事方式,别人对你的一些感受,等等 。反思现代社会,为什么那些地位和权势越高的人,越难听到关于自己的真话?就是因为围绕在这些人周围的往往都是一些阿谀奉承的人和话,沟通单向而闭塞 。
一旦当事人没有博大、开放的胸怀容纳一些敢于对自己讲真话的朋友或善于直言的下属,他的盲目区就有可能越来越大 。因此,作为一个想要成为更好的人,只有不断地缩小自己的盲目区,才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
如果一个人的盲区最大,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不拘小节、夸夸其谈的人 。他有很多不足之处,别人看的见,他却看不见 。造成盲区太大的原因就是他说的太多,问的太少,他不去询问别人对他的反馈 。所以在沟通中,你不仅要多说而且要多问 , 避免盲区过大的情况发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