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月初十五有哪些习俗?正月初十五有送孩儿灯、舞狮子、猜灯谜、吃元宵等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传统习俗,元宵也叫汤圆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
1、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 , 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 , 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幸福美满,早生贵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寓意是祝愿女儿孕期的时候平安顺利 。
2、舞狮子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古时又称为“太平乐” 。舞狮有南北之分,南狮又称醒狮 。狮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
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扮成狗或者其他瑞兽(如貔貅、狮子)的样子,作出各种形态动作,以图喜庆与吉祥 。在表演过程中 , 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 , 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
舞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 , 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
3、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 , 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 ,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 。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
4、吃元宵
吃元宵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多在元宵节进行,意喻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关于元宵食俗,曾有过一些有趣的传说 。一说在嫦娥奔月后,其夫思妻成疾 , 终得仙人指点,于正月十五用米粉作丸,叫嫦娥名,终于与嫦娥相聚 。
5、踩高跷
正月十五踩高跷是民间的传统风俗之一 , 也是有悠久的历史和起源的 。在民间的文化传统中 , 正月十五踩高跷是很重要的一个活动 。
【大年十五的习俗,正月初十五有哪些习俗?】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 , 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表演者脚踩高跷,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 。
在民间的传统活动中,踩高跷是有特殊的寓意的 。家家快乐,踩高跷,步步登高的习语,带有着美好的寓意 。
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 , 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 , 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 。苏征安息,蜡出龙川 。斜晖交映,倒影澄鲜 。”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 。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小学教育或将缩短到5年,网传今秋小学学制变5年初中变4年,是真的吗?
- 裤带的系法图解,环形裤带怎么系
- 孩子考双百是否应该给奖励,一年级孩子双百不发奖状,没考双百的却发了奖状,这对孩子公平吗?可以找校长吗?
- 全麦面粉的好处和坏处,吃全麦面粉有哪些好处
- 信笺纸长什么样,信笺纸格式是怎么样的?
- 柿子季节,柿子是什么季节的水果
- romon是什么牌子的衣服,“罗蒙”是什么品牌?
- 了解虚拟存储器地址变换的方式和变换算法【图文】
- 你的婚姻是丧偶式婚姻吗 丧偶式婚姻是什么意思,丧偶式婚姻什么意思
- 立升净水器好不好 立升净水器的优势【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