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习俗,年的习俗是什么呀?( 五 )


2、年的习俗:
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 。
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 , 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 , 据说如此照过之后 , 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
年的习俗演变:
在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时历不同 , 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正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 。作为传统的农耕社会,古人相当重视春回大地、万物更生的立春岁首,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来说 , 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先秦时期中国一些地方传承着在立春岁首拜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攘灾、除旧布新等为主题的节庆活动,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雏型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
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 , 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 此后在文献上渐出现了岁首祭祀的记载 。
如东汉崔《四民月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 。躬率妻孥,e祀祖祢 。”过新年的习俗活动在全国民间越来越广泛 , 也越来越丰富了 。

年的习俗,年的习俗是什么呀?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过年的习俗有哪些春节又称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 。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 , 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并延续至今 。
放鞭炮 打扫房间 拜年 舞狮子耍龙灯 熬年守岁
贴春联和门神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
扫尘
“腊月二十四 , 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 , 掸拂尘垢蛛网 , 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 , 在明代开始盛行 ,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 , 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 , 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