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戴簪有季节性,冬春两季戴金簪,到立夏这天换下金簪戴玉簪 。直到立冬又换上金簪 。清晚期在慈禧身边当过女翻译的裕德龄女士回忆:1903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是立夏,“这一天每个人都得换下金簪戴玉簪” 。就在这一尺,慈禧赐给裕德龄母亲、妹妹和她本人每人一支玉簪,“太后拣了一支很美丽的给我母亲,说这支簪曾有三个皇后戴过,又拣了两支很美丽的给我们姐妹俩各一支,说这两支是一对 , 其中一支是东太后常戴的,一支是她自己年轻时戴的” 。清末 , 后妃头簪子多都是祖宗传下来的遗物,宫中后妃都视若珍宝 。慈禧讨她喜欢的人可以任意赏赐 , 毫无拘束 。但对光绪帝却为一支玉簪而恨之入骨,至死都不予谅解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光绪囚禁瀛台 。一日隆裕皇后去看光绪 , 光绪极为反感 。他与隆裕虽是名义上的夫妻,但夫妻情分丝毫没有 。因此,光绪一见到隆裕就厌恶得连气都喘不均匀 。隆裕的到来,光绪看也不想看,连说两次“跪安吧!”隆裕十分恼火,故意装作没听见 。光绪见她不走,气得两手发抖 , 使足了劲想把她推出去,没想到用力过猛 , 碰到隆裕发髻上的玉簪 。玉簪摔到地上立刻粉碎 。这支玉簪是乾隆时的遗物,传到慈禧手里,她又给了隆裕 。隆裕见状 , 立刻哭着把这件事告诉了慈禧 。慈禧大怒,心中更加气恨光绪,从此派人严加看管光绪,送馊饭,送凉汤,对待光绪像对待罪人一样 。政治分歧使慈禧和光绪关系如同陌路人,而一支玉簪成为他们母子亲情彻底决裂的导火索 , 光绪的英年早逝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
在民间,一般来说是富家多用玉质银质,贫家则用骨质 。普通人家嫁闺女 , 银簪子也是必不可少之物 。因是陪送来的较为贵重物品,女人们都非常珍视 , 有的用一辈子也不丢不坏 。可民间广泛使用的簪子绝大多数是骨质,所以人们总是习惯将其称之为“骨头簪子” 。簪子一般长三四寸,更长些的也有 , 但很少 。簪子头部尖细,尾部有一个圆疙瘩 。头细易插入发髻,尾部的小疙瘩能使之牢固 。还有一种扁簪子,两头粗 , 中间细 , 多是银、铜质 。扁簪子的两面分反正,正面饰有花朵草叶及吉祥图案,反面是光的 , 整个形状略往里弯 。扁簪子具有十分明显的装饰意义,固定发上,闪闪发光 。簪子是许多民族的妇女在修饰头发时所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它是妇女们固发、美发的有效用品,这是它几千年来盛用不衰的主要原因 。
除了白玉、犀角材质的发簪之外,贵金属材质的也非常罕见 。一件辽代的银鎏金凤簪,就非常吸引投资者的眼球,特别是上面凤凰的精湛工艺,更是让人叫绝,成交价6.6万元 , 这在十多年前已经是非常高的价格了 。还有一对明代宣德年间金发簪,成交价17.92万元,这种金簪的簪首为伞形旋转花卉,款为“随驾银作局宣德叁年拾贰月内造玖成金捌钱”,显示其为宣德三年银作局制 , 是典型明早期官造金器,传世极为罕见 。
发簪是指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 。《辞海》里有这样的解释: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 。《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 , 后有遗簪” 。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 , 是发簪流行的盛世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 。唐代画迹中也有众多满头插簪的妇女形象 。《宋书.行志》记载:“宋代元嘉六年民间妇女结发者,头上有花插簪梳等饰” 。宋代陆游《入蜀记》记载当时西南一带的女子头饰为“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 , 如手大” 。发簪古代男女发式,以挽髻为主,发髻挽成之后,就要设法将其固定,最常用的绾髻之具是发簪 。在上古时期 , 发簪被称作“笄(ji)” 。在男子盛行带冠之时,发笄还有固冠作用,以免滑坠 。古代妇女所插的发笄,在考古发掘中也常有出土 。如1978年秋,从山西襄汾新石器时代的古墓中出土一具人骨,在人骨的头顶 , 即插有一根骨笄 。在中国封建时代,女子插笄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到时还要举行仪式,行“笄礼” 。笄礼源于周代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欧米茄原装正品表带,正品欧米茄手表表带为什么会掉色呢
- 为什么手机充不进去电,手机充不进去电为什么?
- 汉密尔顿电子表怎么样,为什么不建议买汉密尔顿
- 春节为什么吃猪尾巴,2022年年夜饭能吃猪尾巴吗
- 生姜泡水喝有什么好处,经常喝生姜水有哪些好处?为什么
- 学时刷完了还显示未培训 学时已经够了为什么不能预约
- 为什么现在学车要刷学时 学车刷学时和不刷学时的区别
- 嫩叶为什么多呈红色蚂蚁庄园,《蚂蚁庄园》嫩叶为什么多呈红色?
- 蚊帐有荧光剂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毛巾用荧光笔照,会显示有荧光剂啊,荧光剂有什么危害啊
- 甜水果是因为注射了甜蜜素吗 为什么现在水果越来越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