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岁的来历,除夕夜守岁的来历和含义?( 三 )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 。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 , 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 。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 , 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 , 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 。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 , 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
关于守岁的传说
传说一:守岁熬年
相传 , 远古洪荒时代 , 有一种叫“年”的凶恶怪兽,它生性凶残,喜食肉类,从飞禽走兽,到鳞介虫豸 , 以至于人类,一天换一种口味 。
“年”的口味活动规律,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吃一次人,而且都是在天黑后来人间 , 鸡鸣破晓时分离开 。人们就把“年”肆虐的这一夜 , 视做关口来熬,这也就是“年关”的来历 。
每到这天晚上 , 家家户户就把家门关好,鸡鸭鹅圈好,牛羊猪拴牢 , 不敢睡觉,坐等天亮 。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 , 人们喝酒、吃饭,这就是“年夜饭” 。
因这顿饭凶吉未卜 , 故置办得很丰盛 , 全家老小围在一起,表示和睦团圆;吃饭前还要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
传说二:守岁克照跑驱走邪瘟病疫
相传 , 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除夕夜通宵点燃灯光、旺火、放鞭炮,可以把这些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都吓跑驱赶走 , 在新的一年不至于为害人间 。
除夕守岁介绍
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 。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 。现如今 , 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
除夕之夜民间有守岁的习俗 。《东京梦华录》第十卷《除夕》说:“士庶之家,围炉团座,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其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 , 称日“守岁” 。
进入近现代,在除夕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 , 欢聚一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 。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
在北方 , 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 , 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还吃昔年粮的意思 。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 , 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 , 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
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 。如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 , 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等等 。
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其乐融融 。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

除夕守岁的来历,除夕夜守岁的来历和含义?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春节除夕守岁的来历是什么守岁又叫守岁火、照岁,其历史悠久,主要表现为在新年前夜的除夕晚上,在所有房子里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