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热衷造梗 如何看待梗文化流行

互联网时代 , 梗文化很流行 , 梗也是很多年轻人表达自我 , 观点的一种新方式 , 年轻人开口闭口都是梗 , 那么 , 年轻人为什么热衷造梗?如何看待梗文化流行?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
年轻人为什么热衷造梗玩梗是当代年轻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 在当下 , “梗文化”成为年轻圈层的个性化表达 , 它既是网络语言的一部分 , 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 。
年轻人热衷于“造梗”“刷梗” , 不仅因为它们的小技巧、小“套路”新颖有趣 , 也在于“梗”作为一种暗号 , 给他们提供了某种身份确认 。
借梗调侃 , 被年轻人视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诠释 , 从而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感受到更多乐趣 。梗的可玩性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表达的多义性 , 梗本身没有具体的含义和语境 , 不容易受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语言符号是书面表达的文字 , 其本身代表着既定的含义 , 容易被群体所理解 。互动双方在玩文字梗的时候尽管没有看到彼此的表情和姿态 , 但由于熟悉群体行为的习惯和语言风格 , 仍然可以在互动过程中对他者关于梗符号的了解程度心领神会 , 由此直接关联着群体对互动内容的兴趣 , 从而决定群体参与互动的意愿和方式 。
对于同一圈层的成员 , 梗的最大魅力在于看破不说破、心照不宣 。
有的梗是对日常生活的总结 , 比如朋友圈经常刷屏“我的青春结束了” , 后来演变成“我青结”;有的是对热点事件的讨论 , 如“元芳 , 你怎么看”“一起去爬山吗”;有的是方言梗 , 比如“蓝瘦”“方了”“老铁”;还有一些谐音梗 , 比如“我太南了”……万物皆可玩梗的时代 , 我们在寻求情感共鸣时 , 也要警惕“表达失语”和价值观消解等现象 , 避免掉进过度娱乐化的陷阱 。
如何看待梗文化流行年轻人可以做到“张口都是梗” , “玩梗”所要传递的情绪似乎能“秒懂” , 但长此以往却造成了语言的空洞和思想的匮乏 。
【年轻人为什么热衷造梗 如何看待梗文化流行】梗一般产生于饭圈、二次元圈、游戏电竞圈之类的亚文化群体 , 作为相对封闭的社交圈层 , 它们分散于网络世界的角落 , 为了内部交流的高效快捷 , 产生了缩略语、汉字拼音缩写、“套路文学”等语言工具 。然而 , 无论这些“梗”是图、文还是视频 , 对高度凝练的形式的需求 , 都让其表达趋于模板化、同质化 , 极端的甚至演变成“互联网黑话” 。从传播效果来说 , 互联网强大的传播能力 , 能将这些词汇从一小部分受众扩散至整个社交网络 , 却也造成了网络语言的贫乏与粗暴 。
面对“梗文化”流行 , 年轻人不妨保持点定力 。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时代 , 了解周边 , 无论是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生活 , 重拾原有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 严肃思考并真诚地说话 , 以此抵抗情感和语言的荒漠化 。
梗的诞生发展可以分为语音变异和词汇变异两大源头 。语音变异是指将各地方言或者外来语言转化成汉语中的同音字或近音字 , 以达到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的目的 。例如 , 谐音梗“雨女无瓜” , 即“与你无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