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康为什么这么富,浙江永康市发展水平怎么样?( 五 )


中国哲学史上,有过一个著名的学派叫“永康学派”,反对空谈,主张做人不仅要讲道德修养 , 更要在 社会 事业上做出成效,也被称为“事功之学” 。这个学派便诞生于这座山谷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是辛弃疾《破阵子》中的名句 。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词其实是他为了一位挚友所作 。辛弃疾将这位挚友比作诸葛亮一样的人杰,然而同时代许多人却视之为 “狂怪” 。他就是永康学派的代表――陈亮 。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南宋著名词人、哲学家、政论家 ,才气超迈,下笔千言,自赞为人中之龙,文中之虎,一生主张抗金,多次赴阙上书,倡言恢复大计 。然而性格暴躁,特立独行,极难为世人所理解,长期潦倒不第,晚年方科举夺魁,然随即病逝 。
陈亮的一生充满了矛盾: 身在底层,好友中却不乏辛弃疾这类精英名人;曾以一介布衣,登堂入室成为当朝宰相的座上宾,也曾被乡邻一再诬陷投入大牢;他为人倔强桀骜,爱之者甘为五体投地,恶之者痛斥惑乱人心 。

陈亮,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论敌 。他们一度相处甚欢,而对于政局国事,二人也多有相同的观点,虽然见面不多,但书信往来频繁 。陈亮还曾经邀请朱熹前来五峰书院为永康学子讲学 。
然而,随着交往的深入,他们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 。二人的论战被后世总结为“王霸义利之辩” 。陈亮反对朱熹将天理与人欲截然分开的思路,主张做人不仅要讲道德修养,更要在 社会 事业上做出成效 。他这套反对空谈,重视实事实功的思想,被称为“事功之学”,在哲学史上开创了“永康学派 。”
无论是身份、年龄、声望,朱熹都不是陈亮所能企及的 。然而 , 可贵之处也在于此,“敢想敢试、敢作敢为”,甚至可以说是永康人世代相传的性格: 陈亮为代表的永康人身上,有着一种务实、担当、坚毅的精神,有一种类似于金属的硬气 。
但在当时 , 讲求实际功利被视为离经叛道 。在 历史 上,陈亮与永康学派屡屡被视为洪水猛兽 。作为朱熹理学的对立面,随着理学走上神坛,永康学派受到长期禁锢 。
朱熹没有留下任何悼念陈亮的文字 。最沉痛的祭文出自辛弃疾,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
农耕时代,人们背井离乡,实属无奈 。永康地处浙中低山丘陵,“七山一水二分田”,且红壤广布,不利于农业发展,百姓生活自古艰难 。由于粮食产量常常难以自足 , 除了于节衣缩食,永康人也被迫离乡靠手艺谋生 。因此,永康一带的农民,很多都能掌握一两门手艺 。

永康市区南郊,有一座小山 。山虽不甚高大,却也有几处奇岩怪石,尤其是有一段山势连绵有如雉堞,故而被称为石城山 。
永康故老相传,人文始祖黄帝,曾在来此游历,并且在此山上炼铜铸鼎 。著名的堪舆学家 , 晋人郭璞,在注解《山海经》时,也提到这个说法:“东阳永康县南四里有石城山 , 上有小石城,云黄帝曾游此 。”
无论黄帝传说是否属实,从境内出土的文物看,永康的五金手工业起源确实很早 。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汉代的铁刀、铜弩机,唐代的铜碗铜镜(博物馆皆有) 。民间则号称“汉代打铁刀、晋代铸铁剑、唐代制菜刀、剪刀、锄、犁”,史料则记载 , 早在五代,永康便有开采铜矿的记录 , 宋元以来,永康的五金业已经相当发达,元代永康铁锁曾被作为贡品 , 明末郑成功军中的刀剑斧锤等兵器,更是都由一个王姓的永康铁匠督造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