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诚信观的特点有,商业信用的特点有( 四 )


第一,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 。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 。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 。程颢程颐指出:“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诚”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 。孔子说:“信则人任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于中而必信于外 。一个人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心有诚意口有信语而身则必有诚信之行为 。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 。缺失诚信,就会使自我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个人也难于对自己的生命存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 。同时,缺失诚信,不仅自己欺骗自己 , 而且也必然欺骗别人,这种自欺欺人既毁坏了健全的自我,也破坏了人际关系 。因此 , 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 , 处世之宝 。个人讲求道德修养和道德上的自我教育,培育理想人格,要求以诚心诚意和信实坚定的方式来进行自我陶冶和自我改造 。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正心诚意”和“反身而诚”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修德的关键是有一颗诚心和一份诚意 。诚意所达到的程度决定修德所能达到的高度,正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所以 , 中国人特别强调“做本色人,说诚心话,干真实事” 。
第二,诚信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立业之本 。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规范 。诚实守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而且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第三,诚信是国家政府的立国之本 。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属于人民 。中国古代政治伦理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 , 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 认为国家的领导者应当以诚心诚意的态度和方法去取信于民,进而达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太平清明 。唐代魏征在给太宗皇帝的上疏中写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思国之安者 , 必积其德义 。”(《贞观政要?论君道第一》)治国之道 , 在于贵德崇义,而德义的主要内容则是诚信 。柳宗元说:“信,政之常,不可须臾去之也 。”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夫信者 , 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非信无以使民 , 非民无以守国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 。善为国者不欺其民 , 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不善者反之 , 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 , 上下离心,以致于败 。”以上言论说明诚信是领导者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 , 诚信构成国德,支配国运 , 没有诚信的国德就不能拥有长久而向上的国运 。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 更要求把诚信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政治的核心是权力 。政治权力的历史形态是私权或集权,而民主政治下的权力是公权 。公权意味着权力归人民所有,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信任 。失去人民的信任便失去了权力合法性的依据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高度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