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改革之后,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后还要交医保吗( 四 )


      保障患病群体尤其是老年人门诊医疗负担
      这里所说的“共济”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去理解 。广义上讲,大共济是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全体参保职工往门诊统筹基金池中注资,为生病的人提供报销,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狭义上讲,小共济就是家庭小共济 。扩大职工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个人账户中的钱可以用于保障家庭内其他成员的门诊、住院医药费,也可以用于家庭内其他成员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将职工门诊制度按照改革前后作一对比,改革前的保障方式是个人账户,改革后则为“个人账户 + 普通门诊报销”;改革前的保障模式是个人积累,改革后则为“个人积累 + 社会互助共济” 。
      改革前职工门诊制度的特点是:方便易操作,但保障功能不足、共济性不够,有病的不够用,没病的不能用,没有真正体现医疗保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保障理念 。改革后的特点是:有针对性地保障患病群体尤其是老年人的门诊医疗费用负担,增强医保基金的保障功能和使用效率,提高门诊的医疗服务可及性 。同时继续保留了职工个人账户,兼顾了公平和效率 。
      职工门诊一年最高报销2500元
      门诊共济制度改革涉及的对象为所有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包括:在职职工、退休职工、灵活就业人员 。
      改革的具体内容:一是将职工普通门诊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政策为:一个自然年度内,起付标准200元以上,最高支付限额2500元以内,按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在职人员55%、退休人员60%,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在职人员60%、退休人员65%,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在职人员65%、退休人员70% 的比例进行报销 。二是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 。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由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计入,统筹基金不再划入;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划入标准为每人每月90元 。
      职工门诊报销不限制病种
      兰州市医保局还解答了几个门诊共济改革中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
      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钱从哪里来?从改革个人账户计入办法中来 。建立门诊共济制度的钱不向参保单位和职工单独收缴,通过调整个人账户划拨办法解决 。单位缴纳的医保费不再划拨个人账户,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按照定额划拨,节省出的医保基金用来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解决职工普通门诊费用报销 。
      改革后医保待遇会降低吗?虽然本次改革后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钱有所减少,但职工的门诊费用可以报销了 。改革后,职工除了个人账户每月划拨钱用来买药以外,每年有2500元的门诊费用可以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和比例进行报销,并且门诊报销不限制病种,总体来说多数职工门诊待遇提升了 。
      兰州市门诊共济改革的待遇水平与周边其他地区相比如何?对于省内其他市州,省医保局规定,退休职工个人账户定额划拨标准在80元/月和90元/月之间确定 。目前,省内有4个市州执行80元/月的标准,有5个市州执行90元/月的标准,有两个市州和省本级执行120元/月的标准 。
      关于门诊报销起付线,省内有10个市州执行年度累计200元的标准2个市州执行年度累计300元的标准;门诊报销封顶线,年度累计2500元;报销比例为平均60% 。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采访人员 王思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