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二 )



扩展资料:
瑶族长鼓舞属于喜庆舞蹈 。瑶家逢"过新年"、农历十月十六"耍歌堂"等传统节日 , 或是喜庆丰收,恭贺新婚等喜庆场合,青年歌贵们即兴而跳,一呼百应,龙腾虎跃,气势磅礴,实在壮观 。
瑶族打长鼓大多在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十五、十月十六日举行 。尤以十月十六日瑶族"盘王节"最为盛行 。"还盘王愿"三年一小愿 , 十二年一大愿;小愿打长鼓三天三夜,大愿则打七天七夜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此类活动由同姓宗族组织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以村为单位组织 , 而且不限于上述节日,国庆节、春节或庆贺丰收时,均可打长鼓 。
1951年和1954年国庆节,江华瑶族长鼓手盘天丰、盘永明与周德成、赵庚妹,先后进京表演,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82年9月,江华瑶族长鼓手冯茂林、黄文贵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作了表演 。
01瑶族;朝鲜族
长鼓舞是瑶族、朝鲜族的舞蹈,在舞蹈中,两只手同时击打鼓的两面 。一只手用一尺长的鞭敲打着高音鼓面,另一只手拍打低音鼓面,由于鼓的音高不同,节奏也不同,变化多端的鼓点和着优美的舞姿,使人格外的兴奋和愉悦 。
瑶族长鼓舞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 , 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 。朝鲜族长鼓舞是中国朝鲜族自娱和娱人经常跳的舞蹈 。长鼓舞用的鼓是两面的,但是两面的音高是不同的 。在舞蹈中,两只手同时击打鼓的两面 。一只手用一尺长的鞭敲打着高音鼓面 , 另一只手拍打低音鼓面,由于鼓的音高不同 , 节奏也不同 , 变化多端的鼓点和着优美的舞姿,使人格外的兴奋和愉悦 。
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 。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朝鲜族长鼓舞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 , 再传入东朝鲜,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 。明清时期,朝鲜族人口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长鼓舞随之传入中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舞蹈 。
长鼓舞大部分反映了人的生产斗争和生活习俗 。在表演形式和程式上,瑶族长鼓舞蹈的动作粗犷、勇猛、奔放、雄劲、洒脱,节奏明快、敏捷 。舞蹈语汇模仿上山落岭、过溪越谷、伐树运木、斗龙伏虎等等,形象生动,一看就懂;朝鲜族长鼓舞既可集体表演 , 也可单独表演 。女性长鼓舞风格优雅,男性长鼓舞活泼潇洒,表演时以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舞者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 , 边跳边敲 。

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长鼓舞是瑶族的舞蹈 。
长鼓舞的简介
长鼓舞一般指瑶族长鼓舞,中国瑶族民间舞蹈 。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 , 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 。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 。
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 。表演时 , 鼓手左手握住长鼓的鼓腰上下翻转,右手随之拍击,边舞边击 。动作主要有模拟动物、祭祀等 。舞姿刚?。?风格淳朴 。
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