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节的来历是什么,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 二 )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2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对天象就有很深的研究,并且人们将天象作为天气和命运的预测参照 。龙在当时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如果出现如此天象说明是非常好的日子 。一般这种现象会在二月初二的时候出现,因此这一天很吉利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龙也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常用来象征祥瑞 。自古以来 , 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开笔写字
在农历二月初二的时候,不仅是龙抬头的日子,也是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
吃食以龙为名
这一天在饮食上是很有讲究的,吃的食物的名字一定要有很好的寓意,同时要与龙有关,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 。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3
习俗起源
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曾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 。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 。“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 , 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宿”表示居住 。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 , 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 , 待28宿轮流住完,大约一个月,所以称“宿” 。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 。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 , 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 。惊蛰至春分期间,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 。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 。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 。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 。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 。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 。这就是“二月二 , 龙抬头”的说法 。
民俗活动
明代以后 , 二月二的民俗活动 , 有引龙回、熏百虫、避蝎子、剃龙头、祭龙王、忌针刺龙眼等 , 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记:“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 , 呼为引龙回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