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节的来历是什么,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 四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二月二龙抬头传统节日的来历 龙抬头 好年头 好常态
二月二,龙抬头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龙抬头节”,民间传说,每当二月初二这天,就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二月二在我国各地的风俗活动不同,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 。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 。
云为鹤家乡,海是龙世界 。龙在人们的心里是至高无上的 。认为龙能呼风唤雨,有雷有雨有水就是有了万物 。这都是人们对一年年景最大的希望 。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顺顺当当,平平安安 。这是大家迎富的日子 。所以人们把二月二作为一个喜庆吉利的日子,齐聚一堂祈福平安,预祝丰收 。“龙文化”活动可谓精彩纷呈 。据说 , 每年2月23号这一天 , 三亚、云南、广西等一些旅游胜地也都举办一些盛大的活动迎接暖春的到来 。
关于“二月二”叫春龙节 , 也就是吃爆米花有传说 。《说文解字》记载:“龙 , 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相传 , 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准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山下立碑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零霄阁 , 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玉帝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 , 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 , 大仓满,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 财源滚进你的兜!
另外,“二月二,龙抬头”,还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 。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 。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 , 搅浑河水 。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 。其实 ,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二月二这天,人们的一切活动都与龙有关系,说话是“龙”做事是“龙” , 图的就是一个吉祥的好兆头,盼的就是一个好的年景?。≈劣谙八?,古人在二月二这一天还盛行吃春饼(即龙鳞)、吃面条(即龙须)、吃饺子(即龙耳)、吃爆米花等等,还有剃头、接女儿、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忌针刺龙眼等习俗 , 民间以刀尺、百谷、瓜果种籽、迎富贵果子等相馈赠 。私塾先生则多在这天收学生,以占鳌头;娃娃们则在朗读:“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以求将来学有所成,吉祥如意 。古人通过吃、游、打扮等种种形式表达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寄托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种种习俗在今天成为符号彰显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