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 我们的线上交流似乎来到了“通话膨胀”时代 。
只消打开你的微信列表 , 在聊天记录里搜索“哈哈” , 你将会惊讶地看到几百上千条关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甚至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额”的内容 。
本文图片
“通话膨胀”之后 , 每天都要打很多个“哈哈哈哈哈” , 感觉下巴都要脱臼了 。 /网图
但回顾当时的聊天情景 , 你会发现你几乎在每个不好笑、也没什么好笑的事件中 , 都配备起码三个“哈” 。
有网友对“哈”的使用做出了精准的分析:两个“哈”并不是笑 , 而是无语;三个“哈”不是很好笑 , 而是“敷衍”;只有超过8个“哈”那才是真正的有趣……
不仅如此 , 在一件普通的事情面前 , 我们的线上表达也夸张到了某种程度 。 比如看综艺里明星说了一句不寻常的话 , 表达出来是“笑到头掉了” , 是“救命” , 是“我真的拴Q了” , 是“啊啊啊啊啊啊我真的会谢” , 是"绝了 , 我人没了" 。
线上表达中 , 我们似乎总是不断增强着文字所表达的情绪 , 甚至到寻死觅活的状态 。 要是一个不懂得中文互联网语境的外国友人看到这些 , 估计会吓得想报警 。
但他一定不知道 , “通话膨胀”的线上表达里 , 也有人会动不动说:“救命 , 我报警了!”
语言学家李宅安认为 , 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思想、感情的不匹配 , 就会出现语言的通胀 。
这种表达并不代表我们总是情感充沛 , 相反 , 钻进这些花里胡哨的“丰富”表达里 , 我们看见的是人们心灵的废土 。
膨胀的字数
夸张的情绪
最近关于“通话膨胀”的讨论 , 离不开一则《论当今的通话膨胀》的动画短视频 。 借鲁迅和李大钊的漫画形象 , 这个视频阐释了当今互联网语言表达过程中 , 表达的面值越来越大、但表达本身却越来越匮乏的现状 。
本文图片
《论当今的通话膨胀》/@云社
视频里举了一个例子 , “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中 , 胡适将一句“才疏学浅 , 恐难胜任 , 不堪从命”翻译成白话文 , 变成了“干不了 , 谢谢” 。
但将同样含义的表达放到如今的网络语言环境中 , 就是“家人们 , 咱就是说狠狠地一整个大无力的状态啊 。 这属于是什么?属于是回南天的墙 , 干不了的状态 , 栓Q了 , 但我真的会谢” 。
原本一句简单的话 , 不仅在字数上膨胀了 , 在情绪传达的程度上也越来越夸张化 , 在字面上 , 字数和情绪超过本身 , 呈现冗余状态 , 便是“通话膨胀”的精髓 。
在实际情况中 , “通话膨胀”的范畴十分广阔 。 既包含最近被广为讨论的“文字讨好者” 。 在跟朋友聊天或者在给关注的博主评论的时候 , 明明没有多少情绪 , 却呈现出“为你疯狂打call”“嘿嘿嘿 , 你真的很棒 , 好羡慕你”“啊啊啊啊好喜欢 , 我真的哭死”的癫狂状态 。
而通话膨胀 , 实际上更早可以追溯到去年被大家广为讨论的“绝绝子文体” 。 一个句子中 , 可能堆砌着极度讨好的“我的再世父母”“仙女”、夸张的“救命”“杀疯了”“笑不活了、用力卖萌的“跺jiojio”、“冲鸭”、“天啦噜”、“呜呜呜”、网络新词“yyds”、“暴风吸入”、“大无语事件”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豆瓣9.6,IMDb9.3,“小变态”又杀疯了
- 葡萄|“酸葡萄心理”:不希望你过得好的,其实是你身边的人
- 恋爱|TES门口的小狗也得恋爱?“太太团”来了,又一位选手有了女朋友
- 杨柳|《大博弈》:看到秦心亭被冷暴力两年,才知她的死,杨柳有“三宗罪”
- 靳治豫|《天下长河》靳辅“大义灭亲”,靳治豫被下“黑手”,他该死吗?
- 大脑|藏文科普|人类行为为何“男女有别”
- 心理学|“蔡格尼克效应”:这就是你忘不掉对方的原因
- 友情|【纸质电影】关于我们的友情…
- 负面情绪|接纳负面情绪会显得我软弱吗?高情商的表现是这样!
- 埃隆·马斯克|马斯克向员工发送“硬核”邮件:要么加班,要么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