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最新人工养殖技术,大棚金蝉怎么养?金蝉大棚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 五 )


金蝉的采收与加工利用
每年夏至前后开始到8月初,是田间采收的最佳季节,其中以7月初或雨后的天气最为集中 。若虫(知了龟)在湿软的地下用锯齿般的一对前足掘土出洞 , 爬出地面后即在地面上作短期运动,然后樊缘树干或棚架上准备蜕壳,第二天早晨4~6时羽化为成蝉,可利用手电筒照明,夜晚在树下地面和树干上觅捉 , 或清晨在树上抓获羽化的嫩成蝉 。人工饲养的若虫收获,应在收获成熟季节依据市场价格及时从地下挖掘或让其自由出土抓获 。在生产季节,将采获的鲜活若虫用清水洗去泥沙 , 每50克一盒,并注水把盒内的若虫淹没,放在冰箱中冷冻保存 。重新清洗后即可加工利用 。若虫存放的方法,有长期存放如冷冻或腌制,有短期存放如加水淹放、稀盐水浸洗或出土后自然存放等办法 。食用时,可将锅烧热后放入适量花生油,待油滚沸后把若虫放入锅内,用文火煎熟 , 盛入盘中,上面撒上少许精细碘盐热吃,口感特别鲜嫩 。蝉去翅以后的加工熟制方法与若虫一样 。
金蝉养殖要当成一个产业来发展 金蝉,又名爬蚱,素有唐僧肉的美誉 。由于金蝉的营养价值高和风格独特的良好口感,且对人体发挥的多种滋补药效功能,民间早有把吃金蝉比喻成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唐僧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蝉更是成了各大宾馆饭店餐桌上的佳品 。金蝉产地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一带 。在我市城乡 , 金蝉也一直深受市民欢迎 。但与往年相比,金蝉却身价倍增,食客谈“蝉”色变 。
小老板绰号“爬蚱猴”
在虞城县城郊乡杨后堤村 , 煤球厂老板杨成仁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绰号“爬蚱猴” 。因为小时候,杨成仁就喜欢“摸”爬蚱,每次都比小伙伴们“摸”得要多 。晚上的时候 , 他和伙伴们一路上说说笑笑,把一个个正在爬树的金蝉“拿下”,又举起小竹竿把一个个金蝉成虫扫落下来 , 很是惬意 。那时候,因为家里穷,吃不上大肉,金蝉却让杨成仁大饱了嘴福 。“透地雨后,金蝉最多 。”杨成仁回忆说,小时候,一次雨后的夜晚,他和父亲用窗纱从村头的小河沟里捞金蝉 , 整整捞了两水桶,第二天到城里,卖了20多元钱 。父亲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晚上又带着他“摸”金蝉,这年夏天他家光卖金蝉就收入了300多元 。看到成桶的金蝉被父亲带着到城里 , 杨成仁涎水直滴,他趁父亲不备的时候,偷拿了几把,跑到村后用火烧着吃 , 可这事后来被父亲知道了,父亲狠揍了他一顿 。当时,杨成仁感到委屈,自己“摸“的金蝉,为啥要卖给城里人吃? 现在杨成仁当老板了,成了有钱人,可他仍然喜欢在夏日的夜晚“摸”金蝉,用他的话说“买的没有自己‘摸’的好吃” 。
金蝉养殖技术方法视频如下:
选择育种树木:矮化果树如杏树、桃树、苹果树或其他矮化型灌木品种都是金蝉育种的良好树木 。注意及时修剪过高枝条 , 以方便繁育管理;在树的间隙套种果树生苗 , 以增加金蝉产卵的树枝;在树木下面殖种金蝉种卵,方法参照“金蝉的养殖技术” 。
建设育种大棚:在金蝉即将出土前夕搭建育种大棚,面积以每个占地1亩为宜 。在育种区周围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设成围栏,水泥柱的行距5米 , 中间用竹竿搭架,再拉设铁丝固定,然后在外面罩上尼龙窗纱网 。育种要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块 , 切忌在低洼易存水的地块建育种大棚 。
种虫管理与防疫:金蝉出土后因其成虫有强烈的趋光性,前期等其羽化成虫后再进大棚,捕捉时羽化金蝉会因见光四处飞乱碰,造成种虫死亡,因此可全部捕捉前1周内出土的金蝉,待1周后再开始让金蝉自然羽化产卵 。留种密度每亩约10000只 , 雌雄约各占50%,每只雌金蝉可产种卵500~1500个,每个大棚大约可供20亩地金蝉繁殖用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