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来自上海中山医院的21堂生命教育课,愿你在不确定性中保持理性,大步向前
《人间值得:来自上海中山医院的二十一堂生命教育课》新近出版 。 这本书由朱畴文、罗哲等25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成员共同撰写 。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 。
本文图片
这本书以生命教育课的形式 , 通过二十一个“人生关键词” , 从医生的亲身经历多维度解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 告诉读者在面临人生重大考验时 , 应当如何看待疾病和变故、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与心情、如何始终抱有对生命的热情与希望 。 (欣文)
【序跋精粹抢鲜读】
序一
汪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自 2020 年 2 月 7 日出征武汉 , 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 , 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按照“支部建在前线 , 党员攻坚在一线”的工作部署 , 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 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 , 带领医疗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 , 战胜心理恐惧 , 很快适应了武汉的工作和生活节奏 , 顺利开展各项临床工作 , 取得显著成绩 , 向党和国家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
本文图片
对这场疫情大考触发的关于人生、信仰、责任等主题的终极拷问 , 引向知识、肉体与精神等无尽的对话 。 这本书 , 可谓是上海整建制出征的第一支医疗队在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后 , 沉静积淀的 21 节“生命教育课” 。 在这里 , 我们能感受信仰和坚持的力量 , 思考责任和情怀的内涵 , 体悟远行和志向的担当 , 读懂信任和榜样的意义 , 明晰专业和执着的重要 。 这 21 节课还蕴含着青春的活力 , 亲情的浓厚 , 艺术的气息……翻开书卷 , 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在感同身受后 , 寻找到心中的“诗与远方” 。
医者 , 不负医学初心、肩负医学使命 , 坚守本职岗位 , 在临床工作中 , 建立制度 , 优化流程 , 将“安全、细致、规范”的救治原则贯穿于医护整体工作当中 , 用行动捍卫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最后 , 感谢所有参与这场抗“疫”斗争的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你!
2021年8月
序二
王玉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院长)
2020 年辞旧迎新之际 , 本来是满怀希望、阖家欢乐的时刻 , 人们哪里知道一场新出现的传染病已经在暗中酝酿 。 这个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命名为 COVID-19 。 它因为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和致病力强的特点 , 很快就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流行 , 给人们的生命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影响 。 一场前所未有的抗疫战争从此打响 。
疫情就是命令 , 大家摩拳擦掌 , 积极准备投入战斗 。 2020 年 2 月 7 日 , 受上级委派、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组织的援鄂国家医疗队抵达武汉 , 整体管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 。 医疗队于 4 月 1 日圆满完成任务返回上海 , 历时 55天 。 这是队员们前所未有的 55 天 , 这是不能忘却的 55 天 。
最近 , 我的年轻同事、医疗队的领队朱畴文和队长罗哲告诉我 , 队员们写了二十一篇文章集结成《人间值得——来自上海中山医院的二十一堂生命教育课》一书 , 希望我看一看以后写几句话 。 我知道 , 朱畴文临床和管理兼备 , 罗哲则是医院第一位毕业以后就选择重症医学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医师 。 医院在紧急时刻派他们作为医疗队的负责人是知人善任的选择 。
我很感谢他们的信任 , 但是写序言的请求也令我忐忑不安 。 这支在危难中组织的坚强队伍的成员是清一色的年轻人 。 他们年龄最大的比我年轻 20 岁 , 最小的比我年轻 50岁 。 按照眼下相差 5 岁一个“代沟”的算法 , 我和这群年轻人整整跨了十个“代沟” 。 我怕自己听不懂他们的词汇和语言、看不懂他们的文章、不理解他们表达的思想 , 不禁为能否完成这个任务而忐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中山 中国有187条中山路,但好吃的中山只有一个
- 几乎所有好的转变的开始都来自于一个行动:离开糟糕的人际关系
- 妻子|丈夫半夜胃痛,妻子叫救护车却不跟去医院:钱他有,我明天要上班
- 早安祝福语录精选,来自朋友圈温馨祝福问候
- 婚姻 丈夫半夜胃痛,妻子叫救护车却不跟去医院:钱他有,我明天要上班
- 每个黎明都需要夜的成全 赠君星河,暖心陪伴!请查收来自威海的晚安祝福~
- 中华文明 一个来自都丽的问题
- |讨厌亲戚来自己家,也不愿去亲戚家的人,绝大多数是以下三类人
- 女人常说:“我要嫁一个能带给我十足安全感的男人!”那么 女人的安全感来自于哪里?其实真的很简单
- 我,在上海的三甲医院工作,告诉你职工退休后的退休工资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