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张爱玲:内心强大的女人,敢于孤独

文/宁小璃
歌德说:“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 。”
其实,除了令人欣喜的灵感,生活中很多影响一生的决策,也都是在孤独中做出来的抉择 。一个人如果不能学会孤独,不能与孤独成为朋友,那么人生多少会失去一些精彩的时刻 。
林清玄讲过一句话:
“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 。独醒,是不为众乐迷惑 。”
敢于孤独,有时候也是内心强大的一种象征 。
民国才女张爱玲的一生,就很好地向我们诠释了,内心强大的女人,是如何直面孤独的 。她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承受了苦痛与孤独的折磨,但是最终,她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归属,直面了孤独,强大了内心 。
张爱玲 张爱玲:内心强大的女人,敢于孤独
文章图片
在书籍《张爱玲传:也孤独,也灿烂》中,作者详细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张爱玲,在这里,你将了解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也将透过她的故事,看见另一个充满可能的自己 。
01少年时,以书为伴
张爱玲出生在没落贵族之家,祖母是著名清朝大臣李鸿章之女,博学的家世渊源,总会在后人的成长里留下一些踪迹 。
虽然到了张爱玲这里,家底远不如曾经辉煌 。但她到底是官宦之家的后人,母亲又格外重视让孩子上学堂 。所以,张爱玲四岁便开始接受私塾教育,学绘画,弹钢琴,识文断字 。
七八岁就开始熟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文学名著 。众多名著中她最为钟爱的,要数《红楼梦》,年方十几就敢于对《红楼梦》进行改写,用词干练纯粹,是一般人不可比的 。
后来母亲为了追求自由离家出走,父亲终日以烟枪为伴昏昏沉沉 。
张爱玲 张爱玲:内心强大的女人,敢于孤独
文章图片
生活中没有了母亲的陪伴,也得不到父亲的关怀,还要承受继母的苛待 。这给张爱玲的人生埋下了缺爱的伏笔,但又因为这种落寞的情感空白,张爱玲获得了潜心阅读的空间 。
年少的张爱玲,对书籍寄予了无限的期待,她在书籍的海洋里,学会了与孤独共舞;书籍也因此成为了,她无边暗夜里的寄托 。
02青年时,以书为友
读书时期的张爱玲,对于读书,更是痴迷,经常到了忘我的地步 。
【张爱玲 张爱玲:内心强大的女人,敢于孤独】在香港读大学时,恰逢战乱,飞机每日在楼房上空轰隆隆地盘旋,捉摸不定的轰炸声,总让人疑心下一秒就会发生在身边,整个香港人心惶惶 。
乱世中,有人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人四处敛财,唯恐人财两空 。
但是张爱玲,却选择坚守在图书馆,选择以书为友,以书舒心 。甚至飞机就要逼近图书馆时,她仍然没有急着逃离,她心里在想:至少等我读完这本书吧 。
这种独守初心、忘我不移的态度,越发奠定了她承受孤独的能力,也越发强大了她的内心 。
张爱玲 张爱玲:内心强大的女人,敢于孤独
文章图片
张爱玲对书籍的热爱,超脱了那个时代的大部分人,也超脱了今时今日的众生 。丰富的阅读,细腻的观察,对人物变迁的敏锐感受,为张爱玲的创作积累了丰厚的资源 。
书籍和文字,成为了她内心的铠甲 。
03中年、晚年,以笔为爱
雨果曾说:“孤独是一笔财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