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位于哪个城市,六尺巷位于哪个城市?

1、六尺巷位于哪个城市?01
安徽桐城
六尺巷位于今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在市区西环城路的宰相府内(省康复医院内) 。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 。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 。
六尺巷位于“桐城派”的故乡—今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 , 在市区西环城路的宰相府内(省康复医院内),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 。1999年 , 桐城市政府拨款在“六尺巷”遗址上复原了一条象征性巷子,属于现代化的产物,现为巷南为宰相府 , 巷北为吴氏宅 。
历史典故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 家人飞书京城 , 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 , 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 。村民们可以由此自由通过,六尺巷由此而来 。
典故深意
在故事中,人们都在称颂张英大学士的高尚品格 , “懿德流芳”是给他的最高褒奖 。后人们不管是出于纪念还是旅游的目的,将这个古老的故事镌刻在屏风上 。包容忍让,平等待人 , 作为一种美德,从古流传 。心胸开阔,恭谦礼让的人为世人敬仰 。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种谦和礼让的传统就更需要发扬光大 。“六尺巷”典故,已远远超出其本意,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
保护意义
毛主席在建国后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经讲到这个故事,说起这“千里修书只为墙 ,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 不见当年秦始皇 。” 四句诗,用来表达两国之间的事宜应该谦让、平等 。
2008年2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来桐城视察 , 在与讲解员谈到即将视察的六尺巷时,副总理风趣地说:“我知道六尺巷的故事 , 那时的吴家做得不太好 。”引得周围人笑声一片 。
2006年11月21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欣然题辞:“桐城六尺巷 , 和谐名城扬” 。他说 , 六尺巷里曾诞生过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它昭示中国人民追求和谐的传统美德 , 闪耀着超越时空的思想光辉 。
2014年11月15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 。
传播启示
一、是纷争在所难免 。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和纠纷是难免的,关键是要有对待纠纷的理性态度 。人是群居性的 , 又离不开“利益”二字,人与人之间发生纠纷和矛盾总是难免的,即使贵如宰相之家 , 也要与平民打官司争地基 。正如外国名言所说:“如果人都是天使 , 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 。”正因为人不是天使,纠纷和矛盾总难免要时时发生 , 不以人的善良意志为转移,但关键的是要有对待纠纷的正确态度,走极端,走歪路,都不是理性之表达 。故事中,张家人首先失策,发生纠纷不是想到由司法途径按照程序解决问题 , 而是想利用手中权力改变天平的砝码,但好在张宰相为人明白,并未发生大众想象中的以权压法,以势凌人 。吴家是据理力争 , 依法诉讼,也没有发生一哭二闹三上吊以及赴京告状等极端之举,而是在理性地行使着自己的权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