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化石的概率高还是低,动物死后形成化石的概率有多大,为何化石的数量这么少?( 二 )


几率无法估计
总之
很小很小“
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 , 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 。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 。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地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 。

形成化石的概率高还是低,动物死后形成化石的概率有多大,为何化石的数量这么少?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动物形成化石的条件苛刻吗,几率有多少? 好像至今为止 , 我们发现的化石数量不多,这就证明条件一定很高,否则遍地都是了 。
动物死后形成化石的条件极其苛刻,至于几率,说不准,反正肯定比您中500万难得多 。
自然界从来不会浪费一丁点儿营养物质,它有一套高效而完备的物质处理回收系统,保证自然界中一切营养物质都能被循环利用 。死去的动物,其尸体最终都会归于尘土,成为其它生物的养料 。
而动物化石,说白了就是“ 大自然没来得及利用的资源物质 ”,所以它只能诞生于偶然,或者诞生于对当时的动物而言难以想象的超级灾难中 。
完整的化石都是灾难的遗存 。
如果生态系统是完好的,那么动物自然死亡后 , 它的尸体首先会成为食腐者的美餐,接下来是细菌和真菌,直到尸体完全转化分解成水和无机盐为止 。这样的情况下,动物的尸体会被翻弄得七零八落,腐蚀得一干二净,根本没有成为完整化石的可能性 。如果这个动物足够巨大,它兴许可以留下一部分遗骸,像双腔易碎龙那样只留下一截椎骨一根腿骨,给我们制造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
灾难性事件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比如动物突然掉入沼泽、焦油坑,或者被泥石流、洪水、海啸等掩埋了 。这类情况下,食腐者们根本就没见着它,动物尸体是很有可能形成完整的化石的 。比如咱们都学过的一篇课文《黄河象》 。
当然还有种更恐怖的可能性:灾难太严重了,一定范围内的动物和食腐者同时被屠杀殆尽 。没有生物来处理海量的尸体,所有生物将一起成为同一地层中的化石 。比如文玩市场上常见的狼鳍鱼化石,其中的狼鳍鱼经常是成片扎堆存在的 。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化石周边的围岩,您会发现大量微小的藻类、甲壳类、螺等生物的化石 。史前剧烈的地质运动抬升了湖床、阻截了河道,结果上千平方公里的湖泊快速消失,其中的生物在几乎同一时间死亡 , 于是便形成了非常集中的“生物群”化石 。
我们发现的化石只是极少一部分 , 动物化石被人发现的几率,更低 。
地球生命只已经有30亿年以上了,化石形成条件再苛刻,我们也不应该只发现这么点儿 。为什么化石如此稀有?因为人类发现化石,有极大的偶然性 。
这么说吧,咱普通人看来,一条两米长、碎裂的恐龙腿骨化石跟旁边的破石头毫无差别,很难分辨 。要是没挖着恐龙脑袋,普通人根本就看不出来它是个古生物遗体 。这还是有骨头的脊椎动物化石,要是海百合之类的软体动物呢?更难识别 。我们发现的化石中什么最多?鹦鹉螺和三叶虫 , 因为它们太特殊了,谁都能看出来,而且够结实,容易保存在地层之中 。
其实很多叶岩、石灰岩地区都可能存在大量古生物化石 。人类开挖这么久石灰矿、煤矿,那里面肯定就有不少,只不过没有引起注意罢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