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飞轮技术是哪位瑞士钟表大师发明的,什么是陀飞轮手表( 三 )


但是 , 号称“万年历”的手表只知道将可以用“4”除尽的年份都视为闰年,却不知到人类想出来的历法比这更复杂 , 比如1700、1800、和2100年就都不是闰年 。所以万年历表在1801年至2100年之间会正确无误地指示今天是几月几日,但是到2100年3月1日那天,万年历表却会显示2月29日,这时就要劳烦这块表的主人手动将它拨到3月1日,然后这块表就可以再用个100年不用调整 。
万年历表机芯一般分成两个部份,一个部份主管时、分、秒一般的计时工作,另一个部分就如同一套天文自走模式,它以一枚微型的卫星齿轮系统运作,整个系统自转一周需时四年 。凭借着这个系统,万年历表就可以将历法中复杂的大小月、闰年等计算得一清二楚 。
陀飞轮
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 , 目的是校正地心引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误差,也代表了机械表技术的最高工艺 。
陀飞轮的原理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制作起来并不简单 。陀飞轮自1790年发明以来 , 一直到1950年 , 在这160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出现了具有陀飞轮装置的怀表及手表总数不过区区600只,由此可见陀飞轮技术的制作难度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那它到底有多难呢?小小一个陀飞轮装置由超过70个精细零件组成,并且大部分为手工制作 。同时,这些零件的精细度及重量有着极高要求,据说一般情况下 , 框架和陀飞轮的重量不能超过0.3克或0.013盎司,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或两片鹦鹉羽毛的重量 。 
陀飞轮技术发展到今天,工艺也不断演化,宝玑大师最早发明的陀飞轮结构(也被称为“第一代陀飞轮”)必须由“飞轮旋转框架”(Tourbillon’s Carriage)和“飞轮固定支架”(Tourbillon’s Bridge)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基本构件组成,在此组合中 , “摆轮夹板”(Balance’s Bridge)必须随飞轮一起旋转 。
而今天比较常见的形式是所谓飞行陀飞轮,也就是去掉了之前的飞轮固定支架的陀飞轮,而这项技术的革新者却是一位德国人,在1920年左右,德国制表大师Alferd Helwig制造成功没有“飞轮固定支架”的陀飞轮怀表,进一步提高了此种表运转时的神秘感和动态艺术美 。在此组合中,“摆轮夹板”仍须随飞轮一起旋转,同时,此第二代飞轮表同样有同轴式和偏心式两种类别 。

陀飞轮技术是哪位瑞士钟表大师发明的,什么是陀飞轮手表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陀飞轮表的概述陀飞轮表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 。法文Tourbillon(故又称特比龙) , 有“漩涡”之意 , 是指装有“旋转擒纵调速机构”的机械表,陀飞轮是音译与意译相结合 。宝玑发明陀飞轮机构,是为了校正地心引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误差 。
普通的机械表,由于受到发条松紧度、金属疲劳以及地心引力的影响,误差较大,陀飞轮的原理基本上是把游丝、叉式杠杆和擒纵系统设计在同一轴上运作,陀飞轮在运行时会不断旋转,以减少地心引力所造成的影响,由于手表并非长时间垂直放置,因此陀飞轮装置对手表的作用已经没有怀表那么大 。今天,几乎所有的表芯原材料和关键零件都只能在瑞士生产,完全原产的瑞士陀飞轮表芯,动辄百万元以上,装载陀飞轮机芯的机械表也一直是收藏界的宠儿,几成货币的代名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