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是怎么划分的,年龄是怎么来划分的?( 三 )


三、年龄段为中年:
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
四、年龄段为老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 。
老年——皓首,又称“白首” , 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 。
五、百岁以上:
100岁——期颐、上寿;120岁——花甲重开;140岁——古稀双庆 。
扩展资料
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 。一般按农历新年算 , 也有按公历算的 。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 , 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 。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 。这种计算方法较为实用 。
周岁年龄又称实足年龄 , 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 。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 , 一个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按虚岁计算是2岁,实际刚刚6个多月 , 还未过一次生日,按周岁计算应为不满1周岁,即0岁 。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2岁,它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