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遇难调查员,最小25岁:很遗憾,以这种方式认识你

国馆
|哀牢山遇难调查员,最小25岁:很遗憾,以这种方式认识你
本文图片
很遗憾 , 以这种方式认识他们
最近的一条热搜 , 让无数人揪心 。
一支进入云南省哀牢山的四人勘探小队 , 在11月13日失联 。
经过9天的搜救 , 四名失联人员已被找到 , 均已遇难 。
|哀牢山遇难调查员,最小25岁:很遗憾,以这种方式认识你
本文图片
殉职的人员里 , 年龄最大不过32岁 , 最小只有25岁 。
在此 , 致以深切的哀悼 。
地质工作者 , 他们用足迹丈量祖国土地 , 要面对的是残酷的自然 。
他们钻草丛、爬岩壁 , 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 , 却很少被人看到 。
很遗憾 , 今天以这种方式认识他们 。
|哀牢山遇难调查员,最小25岁:很遗憾,以这种方式认识你
本文图片
图 | 源于《央视新闻》—— 4名地质调查员最小25岁 , 携带有一天半口粮
然而 , 网上却充斥着这样的声音:
“这太不专业了吧 。 ”
“为什么要徒步不开车?”
“失温?脑子呢?”
哀牢山的遇难者 , 当然不仅仅只是意外 。
和奋战在一线的民警一样 , 地质工作者一生要面对太多的遇险、救助和自救 。
稍微运气不好 , 便有可能身处险境 。
关于他们 , 有太多东西 , 我们根本不知道 。
|哀牢山遇难调查员,最小25岁:很遗憾,以这种方式认识你
本文图片
|哀牢山遇难调查员,最小25岁:很遗憾,以这种方式认识你
本文图片
没有野外 , 就没有地质 。
这可不是我们想象的浪漫探险之旅 。
就拿这次的哀牢山来说 。
海拔2450米 , 距离最近的生态站60公里 。
|哀牢山遇难调查员,最小25岁:很遗憾,以这种方式认识你
本文图片
图 | 哀牢山
进入密林 , 你会知道 , 自然究竟有多么可畏 。
即便外面的阳光很好 , 但里面依旧昏暗 。
一旦看不清周围的环境 , 人容易失去方向感 , 就会迷路 。
树枝、溪流、深沟 , 就像无处不在的陷阱 。
最危险的 , 是大树上的枯枝 , 风一吹 , 就砸下来 。
|哀牢山遇难调查员,最小25岁:很遗憾,以这种方式认识你
本文图片
图 | 哀牢山
山上会冒出很多刺 , 只要碰上就是一个口子 。
如果下雨 , 雨水顺着口子流入身体 , 就会造成失温 。
在这里扎根40年的杨效东教授说:
“现在温差非常大 , 11月份 , 哀牢山进入干季 , 晚上温度不会超过10度 。 ”
|哀牢山遇难调查员,最小25岁:很遗憾,以这种方式认识你
本文图片
图 | 杨效东
温度又低 , 人还疲乏 , 真的很难想象其中的艰险 。
更要命的是 , 这里还会时不时窜出野生动物 。
这里有熊出没 , 一旦认为你闯入它的领地 , 就会发起攻击 。
也曾有地质人员被蛇咬过 。 几十公里的山路 , 一路紧赶 , 被人抬下山 , 才得到彻底救治 。
这无疑是用生命在进行勘探 。
依然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挑这个时候进入密林?”
当这位键盘侠在电脑上敲出这个问题的时候 , 其实已经包含了这些地质人员的心血 。
手机的塑料机身来自石油 , 找到石油 , 这是地质工作者的工作 。
|哀牢山遇难调查员,最小25岁:很遗憾,以这种方式认识你
本文图片
手机里的锂电池正在发热 , 而这种元素深埋在土地之下 , 等待着一个地质人员发现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