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树皮开裂是怎么回事,大家好请问杨树开裂这是什么病?( 三 )


枯梢型主要发生在小枝上 。小枝感病后迅速枯死,但无明显的溃疡症状,直至枝条皮层裂缝中长出橘红色卷丝状的分生孢子角时,方能发现已感病 。
病原
病菌在4至35℃范围内可生长,但以25℃生长最适宜 。菌丝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4 。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萌发的适温均为25至30℃ 。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 。翌年春天,越冬孢子借风、雨和昆虫等媒介传播,自各种伤口或死亡组织侵入寄主 。潜育期一般为6至10天 。
烂皮病每年自3至4月开始发生,5至6月为发病盛期 。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发病迟早略有差异,京、津地区该病每年自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东北地区则稍晚 。
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寄主生长状况、栽培管理措施以及土壤条件等均有密切关系 。
防治措施:
实行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促进树木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手段 。因地制宜选用适应性强的杨树品系用于绿化和造林;修剪要适度 , 剪口应涂药保护;风景林及行道树春、秋时节树干涂白 , 以防日灼和冻伤,还能增加观赏性 。
及时清除病死枝条和植株 , 结合修剪去掉其他枯枝或生长衰弱的植株及枝条 。
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200倍液 , 50单位内疗素、843康复剂或723神农液涂抹病斑,均有较好的效果 。涂药前若用小刀将病组织划破或刮除病斑老皮再涂药,可提高防治效果,涂药后5天,再用50至100倍赤霉素涂于病斑周围,可促进产生愈合组织 , 防治病斑复发 。
加强杨树田间管理:及时整枝修剪,培养健壮树体 。关键是秋季对园内地面及树干及时喷药(杀虫剂)涂白 。防止浮尘子产卵为害树干 。
2、采用塑料膜包扎措施:在冬季下雪前,采用塑料膜缠绕包扎(把膜剪成宽3厘米,长1米的条)主干,地面以上25-30厘米,必须缠绕紧密,以防雪水融化时浸泡树皮,春季等雪融化完及时解膜喷药(杀菌剂)效果很好,此方法在幼树期连续使用2年 , 待树龄进入3年后,树干皮层加厚老化 , 有自身保护能力时,不再发生炸裂皮现象 。
有可能是杨树的溃疡病 , 原因是昼夜温差过大而引起的,特别是冬天,南面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突然下降,致使杨树开裂 。
杨树开裂是什么原因

杨树树皮开裂是怎么回事,大家好请问杨树开裂这是什么病?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杨树树杆开裂?杨树树干开裂主要是因为害虫侵蚀导致,这里给出几种解决办法:
1、树干涂白:在秋冬季节,采用新鲜的石灰水、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对树干涂白,杀死树皮缝隙内和根旁周围的各种病菌、越冬幼虫和卵 。
2、树干设障:在春季幼虫上树前在树干基部绑塑料薄膜和草绳阻止杨尺蠖、草履蚧等虫上树 。杨尺蠖成虫在草绳空隙处产卵 , 通过更换草绳将卵集中消灭 。
3、树干涂毒环:在秋季幼虫下树前或次年春季幼虫上树前 , 刮去树干胸高处树皮,涂刷4厘米宽、4毫米厚的毒环,阻隔和触杀杨尺蠖、草履蚧等幼虫 。
4、人工捕杀:在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桑天牛等产卵盛期,人工寻找卵块、卵槽集中销毁;在桑天牛羽化期捕捉成虫,或用铁丝从蛀道中刺死幼虫 。
5、人工诱杀:在杨树林旁保留一些桑树作诱耳,利用桑天牛成虫羽化后一定要在桑科植物上补充营养的特性,集中人工诱杀 。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可在林地内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