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人 , 最大的责任就是找到自己!”
黑塞 , 德裔作家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生于施瓦本一个极为虔诚的家庭 , 父亲是著名的教会史学家 , 母亲是一位传教士之女 , 有法国血统 , 在印度受过教育 。 被评论家誉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
然而 , 在这些盛赞背后 , 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绝望”的人生经历 。
他的代表作《荒原狼》 , 就写于他心灵遭受重创期间 , 因此 , 这本书也被看作是他的自我治愈之旅 。 这本书 , 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 。
本文图片
浮士德:“在我的胸中啊 , 居住这两个灵魂!”
《荒原狼》中的主人公哈利·哈勒是位年近五十、体弱多病的男士 , 是一个“社恐” , 他独来独往 , 不爱社交 。 他常常觉得自己内心里有一条“荒原狼” , 这头狼让他离群索居 , 每日在理智与欲望之间摇摆 。
他不擅交际的程度究竟到什么程度呢?黑塞笔下 , 认为是非常严重 , 以前还从未在任何人身上看到过类似的情况 。 如他有时自称的那样 , 是一头荒原狼 , 是周遭一切格格不入 , 狂野 , 同时也很羞怯——甚至可以说是极度羞怯——的一条生命 。
直到有一天 , 他认识了赫尔敏娜之后 , 他的世界才被打开 , 开始了探索人生的种种可能 , 学会回到人群 , 学会了生活 , 同时也学会了笑 。
本文图片
作为一名几年前失去最爱的妈妈 , 没人带孩子 , 迫不得已被逼无奈地申请在家办公 , 生活琐事繁琐 , 夫妻关系一度对濒临冰点的我来说 , 也算是一资深的社恐人士了 。 第一次读黑塞的这本《荒原狼》 , 竟然读书了自己内心苦闷已久的孤苦、落寂、心酸 。
本文图片
《荒原狼》就是过去将近六年 , 一千多个日子里 , 无数个崩溃到极点 , 大哭、脆弱的时刻 , 精神医生应该给我开的书 。 是治愈我焦虑症的良药!
黑塞用很简单的语言就把他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全部承载出来了 , 因为带着穿越地狱的意志走进风车林中对所有虚伪的高大举剑向似乎在黑塞看来是普通人应该做的事 , 而我没有 。 创作谈里黑塞给友人们的信写得真好 , 怎么会有人这么清楚世界的荒谬却仍然在其中追求真我的永恒 。
许是共鸣太深了吧 , 因此 , 这本书 , 断断续续 , 我竟然读得很慢 , 翻过来翻过去的读 , 读了几遍 , 竟然读了半个月的时间 , 甚至 , 还读书了一些懊悔和不尽的痛苦感!
本文图片
黑塞:“解决危机的根本途径是走向心灵 , 内化修身 。 修身的先决条件是认识自我、接受自我 。 ”
论社恐 , 我不及黑塞 。
我的所有读书时期 , 都是正常的 。 甚至 , 是外向的人 , 喜欢交际的 。 但黑塞 , 他却在读书时 , 同龄人都上了大学 , 他却没有 , 这让他很难与他们相处 , 常常处于一种社交困境 。
论励志 , 我不及黑塞 。
黑塞在写作《荒原狼》的时候 , 就已经饱受风湿、坐骨神经痛的折磨 , 同时抑郁症和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复发 。 在这期间 , 他还经历了与第二任妻子的离婚 , 三个孩子不得已全部寄养在亲戚家 , 还目睹了欧洲文化的衰亡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盛长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长枫只顾自己家享乐不顾亲娘地死活
- 婚姻|《再见爱人2》:我们总要面对的那些婚姻难题
- 父母爱情|《父母爱情》叙事平淡,为什么至今仍有这么多的人喜欢?
- 余华|《活着》余华:精神内耗40年,人生豁然开朗
- 红楼梦|《红楼梦》:关于感情,成年人必读的3个扎心真相
- 赵芳茹|《卿卿日常》从古至今 强大的娘家 都是女子在婆家立足的底气
- 爱的二八定律|闪闪发光和油腻的区别,看《爱的二八定律》秦施和陶俊辉就明白了
- 康熙|《天下长河》:康熙赏于振甲“天子奏疏”,高士奇的隐痛又暴露了
- |知否:王若弗为何不敢招惹明兰 在墨兰跟前占不到便宜
- 张婉婷|《再见爱人》第二季:孙怡点评真到位:张婉婷这个人吧,乱七八糟的!